食品厂员工上岗前个人卫生管理
1、每日上岗前应在更衣室穿戴好清洁、完好的工作服、工作鞋、工帽。
2、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修剪指甲、勤换洗内外衣服。
3、上岗时不准佩戴饰物及手表。工作人员私人物品不得携入车间,应存放指定地点。
4、工作人员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程序;进出车间必须更换工装并执行消毒程序。
5、凡进入生产区先换鞋。洗手液洗手、用酒精喷淋消毒方可进入车间。
6、不得将任何食品、杂物带入饮用水车间,禁止在车间内就餐,以防引入蚂蚁、蚊虫、蟑螂等。
7、品控人员每周不定期检测车间员工手上、衣服上的微生物数量。并制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手的清洁
原因:
1)手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细菌、化学试剂、其他不洁物可以通过手带入食物,再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2)手具有符合细菌生存繁殖的一切条件:适用的温度、水分、手的纹理。
3)要求手部应保持清洁,工作前应用洗手液洗净。凡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不得留有长指甲、涂有指甲油或配戴饰物等。工作前(包括调换工作时)、如厕后(厕所应张贴“如厕后应洗手”之警语标识),或手部污染时,应清洗手部,必要时予以消毒。
洗手的方法:
1)可通过向手上喷75%乙醇、用低浓度的消毒水浸泡。
b.流动的自来水、热水。
2)热风机、一次性手纸干手(防止手上残留有水分传与门把等处,造成细菌繁殖。不可用抹布搽手,抹布带菌严重,故除定时搓洗抹布外,还必须用消毒水浸泡) 手、脚的消毒步骤可参见车间卫生管理条例。
手的清洁还必须保持手(包括手指、指甲、手掌等处)的清洁卫生,经常修剪指甲,禁止配戴首饰,手表,珠宝等饰物,经常洗手,尤其是下列时刻:
进入生产车间前;
上洗手间后;
接触了扫把等清洁工具之后;
接触完外包装之后;
换工作服之后;
接触了产品之后;
进餐之前;
进行直接接触食品物料之前(如称料);
接触了有碍食品卫生的物品之后(如门把、楼梯扶手) ;
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用手按鼻、抓鼻,触摸眼、耳、嘴、头发、皮肤后;
在从事操作期间也应勤洗手;
工作服
1) 人员工作服装和相关衣着的管理
工作服要产尘小,不产生纤维脱落,不起球、不断丝,不易产生静电,不粘附粒子,不得有磨损、破损现象。洁净服要求不掉纤维、断丝、不产生静电,不粘附粒子,具有良好的过滤性,保证人体和内衣的尘粒不易透过,耐腐蚀,对洗涤和消毒处理及蒸汽加热灭菌有耐久性,无磨损、破损现象。洁净服要编号,专人专用,专人保管、发放。
不同工种的人员的工作服装的区分一定要明显。
不同生产区域的人员的工作服装和相关衣着要有较大的差别。
管理人员和工人的服装颜色的区分。
定期的工作服装和配套服饰的清洗消毒,统一清洗,消毒,并定期做服装和配套服饰的表面的微生物检测;洁净服按清洗规程统一由洗衣人员清洗整理。洁净服每天洗一次,工作服每次洗涤后要灭菌。
工作衣不设口袋,腰以上的外口袋应缝合或空着。无纽扣、皮带,避免弯腰时袋内物品跌出落入产品、机器内。并且禁放任何物品,如项链、戒指、手表和耳环,独立耳塞,发卡等。
2) 工作鞋不设绑带,防止因勾住其他物品而发生意外。平面条纹底,具一定防滑性能,且走动方便。
3) 维修部人员的蓝色工装、安全帽、绝缘鞋,上述物品也应保持清洁无污,若需直接接触食品且无触电、碰头等安全隐患,应改穿与生产工人一致的工作服。
4) 工作制服应合身,不应过于宽松,以免造成夹机或其他事故,不得穿出生产环境控制区域,非生产区域办公。
5) 参观人员必须穿戴白色衣帽、套鞋(或一次性工作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