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第8.1条,与《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第4.13.2条。 | |
| | | |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雷竞技百科
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1号)第九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 |
| | 设备内部应配备消毒装置(如臭氧、紫外线),以控制微生物滋生 | 设备内部应配备消毒装置(如臭氧、紫外线)及虫害控制措施(如对开口、缝隙进行封闭),以控制微生物滋生、防止病媒生物侵入 |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GB/T 31721—2015)第2.1.1条、《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商场超市》(WS/T 689—2020)第5.3.3.6条。 自动售卖(制售)设备通常置于公共场所甚至露天,易受到病媒生物侵害,故有必要要求其采取虫害控制措施。 | |
| | | 7.3.4 需解冻后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应在符合GB 31605规定的冷藏环境下解冻和销售。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第6.7条。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商品零售与餐饮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出现“冻转鲜”的新业态。“冻转鲜”是将冷(速)冻预包装食品在食品经营企业于冷藏环境下解冻并短期贮存和销售的业态模式,不仅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冷(速)冻预包装食品后,还须经过漫长的解冻后才能烹饪、食用的不便利问题;而且由于是在食品经营企业的卫生环境中于冷藏状态下缓慢解冻,并在冷藏环境下销售,可有效保证冷(速)冻预包装食品在解冻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并确保完全解冻。由于具备上述优点,“冻转鲜”业态近年来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规范“冻转鲜”经营模式、确保食品安全,有必要对其解冻与销售等经营行为进行规范。 | |
| | | 7.3.5 需加热后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应在专用设备中加热和销售,设备应有温度保持功能。 | 我国国土跨越13个气候带[《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GB/T 17297—1998)],不同地区间气候差异巨大;在温带及寒带区域,寒冷天气时食品经营企业会对其销售的饮料等食品进行加热和保温,以保护消费者免受温差刺激并保持身体温暖。为规范此类新业态、确保食品安全,有必要对其加热与销售等经营行为进行规范。 | |
| | | 7.4.6 需解冻、加热后销售的预包装食品,解冻、加热时应在其主展示面加贴标签,标明解冻、加热日期(时间)、保质期(至)等;解冻、加热后的保质期应经过验证,且不得长于食品原有的保质期。 | | |
| | | |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GB/T 31721—2015)第2.1.1条。 病媒生物除昆虫纲、哺乳纲部分动物外,还包括蜱、螨等蛛形纲动物。 | |
| | | |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GB/T 31721—2015)第2.1.1条、《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商场超市》(WS/T 689—2020)第3.1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