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通过对设施、设备、工器具、所采用原材料及结构设计的控制,以及对各种可能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管理,使食品接触面的状况达到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2适用范围
车间设施、设备、工器具以及手套、工作服、围裙等一切可能与食品接触的表面。
3控制和监测
3.1与产品接触之设备、工器具由不锈钢材质或其他无毒塑料材质做成,设计简单、表面平滑、无凹陷、无裂缝,易清洗、易排水、易保持干燥,可充分清洁,卫生监督员对食品接触面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充分清洁。
3.2食品接触面和清洁、消毒工作。
3.2.1开工前,工作台、工器具等接触面用清水冲洗一次(必要的用洗洁精洗刷),并用100mg/l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卫生监督员检查接触面是否清洁和消毒;采用热力消毒的应使用蒸汽加热的超过820C的水消毒15分钟以上。监测频率:开工前。
3.2.2休息间隙,应从地面、设备和食品接触上清除掉主要固状物,所有接触面应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用100mg/l次氯酸钠消毒液淋洒,工器具浸在100mg/l氯消毒液中不少于10分钟,地板用200mg/l氯消毒液消毒,工作台、工器具使用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加工生产中,使用超过820C的热水对生产线链条进行消毒。卫生监督员在使用消毒水前应做好检查,并检查食品接触面以确定是否清洁和消毒。监测频率:在开工4小时后或午餐和8小时后或晚餐休息间隙。
3.2.3生产结束时,公司须对次日生产所需的一切设备、用具、设施以及车间地面进行清洗和消毒。设备、用具、设施使用对食品安全的清洁剂清洗,然后用100mg/l的氯消毒液清洗。车间的地面清洗后,泼洒200mg/l的氯消毒液消毒。
3.2.4每天卫生清洁后,质检部和生产部的有关人员应进行一次全面的卫生检查。车间主任应当在场,必要时,应立即清除已经发现的不符合要求之处。并将结果记录在当天的《每日卫生检查记录》上。
注意:只有当卫生状况合格时才能开始生产或重新恢复生产。
4清洗消毒应遵循程序
4.1工器具表面清洗消毒应遵循程序:
a.清水冲洗掉主要固状物;
b.用碱性清洁剂或82℃以上热水去除油脂粘糊物;
c.用100mg/l次氯酸钠消毒液浸泡不少于10分钟;
d.用清水冲洗干净,堆放干净搁架上晾干。
4.2设备、台面、墙壁、地板清洗消毒程序:
a.清水冲洗掉主要固状物;
b.用碱性清洁剂或82℃以上热水去除油脂粘糊物;
c.设备用超过82℃的热水消毒15分钟以上,或1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擦洗消毒,地面用2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泼洒。
消毒液应由质检部化验员检验其浓度。检验结果要记录在当天的《余氯监测记录》上。
4.3空气消毒程序
生产车间每天班前班后、间隙休息开紫外灯杀菌30~60分钟,对空气进行消毒。
5员工手套和工作服
5.1加工人员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围裙和工作鞋,熟品加工区域员工必须佩带口罩,与熟品直接接触人员应戴一次性手套,未经质检部经理许可,员工不得以个人用品取代。车间主任应确保其员工正确使用这些用品,同时还须要求生产员工都使其工作用品保持清洁卫生。
5.2管理人员在加工区必须穿上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5.3维修人员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5.4工作服清洗消毒程序
清水→加入洗涤剂→手工揉洗→清水冲洗→消毒液浸泡→晒干
如果发现工作服被污染,随时清洗。
6包装物料
包装物料库保持清洁卫生、防霉、防潮,内外包装要严格分开,自动包装膜放于专用搁架上,使用前开杀菌灯杀菌30分钟以上,包装物料库应设有防鼠防虫设施。
7质检部人员除对已清洗、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器具进行外观检查外,化验室每月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不少于2次;对工作服清洗消毒效果的检测,每月不少于2次;对空气消毒消毒效果的检测,每月不少于2次;自动包装膜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细菌数<100个/平方厘米,无致病菌),每月不少于2次。
8纠正措施
8.1应维修或替换不能充分清洗的食品接触面。
8.2对于检查不干净的食品接触面应重新进行清洗消毒或立即更换。
8.3对可能成为食品潜在污染源的手套、工作服应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8.4微生物检测不合格应连续检测,并对此时间内产品重新检验评估,必须时更改清洗消毒方案。
8.5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卫生雷竞技百科 意识。
9记录
<余氯监测记录>
<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卫生检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