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光谱仪的原理及分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9-18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核心提示:光谱仪的原理及分类
光谱仪是用来观察光源的光谱仪器。它将光源发射的电磁波分解为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根据接收光谱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摄谱法和光电法,其中摄谱法目前应用较广。根据分光方式的不同,摄谱仪可分为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

1.棱镜摄谱仪:
  棱镜摄光谱仪的种类很多,根据棱镜色散能力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大、中、小型摄谱仪。根据所选用棱镜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适用于可见光区的玻璃棱镜摄谱仪,适用于紫外区的石英棱镜摄谱仪,以及适用于远紫外区的萤石棱镜光电直读式光谱仪。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较常使用的是中型石英棱镜摄谱仪。
2、棱镜摄谱仪:主要由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棱镜)及投影系统(暗箱)四部分组成。
  a、照明系统由透镜L组成,透镜可分为单透镜及三透镜两类。为了使光源产生的光均匀照明于狭缝S,并使感光板上所得的谱线每一部分都很均匀,一般常采用三透镜照明系统。
  b、准光系统包括狭缝S及准光镜O1。其作用在于把光源辐射通过狭缝S的光,经过准光镜O1成平行光束照射到棱镜P上。色散系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棱镜组成。经过准光镜后O1所得的平行光束,照射通过棱镜P时,由于棱镜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因而产生色散现象。对可见光区,玻璃棱镜色散率较大;而对于紫外区,石英棱镜的色散率较大,同一棱镜,对短波长的光比对长波长的光色散大。
  c、投影系统包括暗箱物镜O1及感光板F。其作用是将经过色散后的单色光束,聚焦而形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狭缝象——光谱。
  d、棱镜摄谱仪的光学特性,常从色散率、分辨率和集光本领三方面进行考虑。色散就是把不同波长的光分散开的能力,通常以线色散率的倒数dl/dl(nm/mm)来表示,即谱片上每一毫米的距离内相应的波长数(nm)。
  3、分辨率是指摄谱仪的光学系统能够正确分辨出紧邻两条谱线的能力。一般常用两条可以分辨开的光谱线波长的平均值l与其波长差△l之比值来表示,即R=l/△l。对于中型石英摄谱仪,常以能否分开Fe310.0666nm,Fe310.0304nm,Fe309.9971nm三条谱线来判断摄谱仪分辨率的好坏。
  R=l/△l=310.0nm/0.034nm≈9000
  即当仪器的分辨率>9000时,才能清楚地分开Fe310.0nm附近的三条谱线。
  4、光栅摄谱仪光栅摄谱仪是利用衍射光栅作为色散元件,利用光的衍射现象进行分光。光栅可分为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凹面光栅常用于光电直读式光谱仪,而在摄谱仪中常用平面光栅。
  试样在光源激发后发射的光,经过三透镜照明系统由狭缝1经平面反射镜2折向球面反射镜下方的准直镜3,经3反射以平行光束投射到光栅4上,由光栅分光后的光束,经球面反射镜上方的成像物镜5,最后按波长排列聚焦于感光板6上。旋转光栅转台8改变光栅的入射角,便可改变所需的波段范围和光谱级次,7为二次衍射反射镜,衍射(由光栅4)到它表面上的光线被射回到光栅,被光栅再分光一次,然后再到成像物镜5,最后聚焦成像在一次衍射光谱下面5毫米处。这样经过两次衍射的光谱,其色散率和分辨率比一次衍射的大一倍。为了避免一次衍射光谱与二次衍射光谱相互干扰,在暗盒前设有光栏,可将一次衍射光谱滤掉。在不用二次衍射时,可在仪器板面上转动一手轮,使挡板将二次衍射反射镜挡住。
  衍射光栅是根据多缝衍射原理制造的色散元件。它由平行排列在光学面上的等距离等宽度的许多狭缝、刻槽(习惯上称刻线)或条纹组成。用于摄谱仪的平面光栅的刻线密度通常有600条/mm、1200/mm、1800/mm、2400/mm等。
光栅摄谱仪的光学特性,可以从线色分散率、分辨率、闪耀特性三方面来考虑。
  在一般的反射光山中,由于在光栅衍射图中,没有色散的零级衍射主级大占去了衍射光强的大部分,随着主极大级次的增高光强很快地减弱。因此使用这种光栅进行分光的最大缺点是“一级衍射”较弱,“二级衍射”更弱。近代的反射光栅是采用定向闪耀的办法,吧辐射能集中到所要求的波长范围。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光栅的刻槽面与光栅平面成一定的角度,每一槽面都具有相同的反射角,沿着槽面的镜反射方向特别明亮,因而能把衍射光集中到某一光谱波段上。槽面法线与光栅法线的夹角称为闪耀角,其所对应的闪耀极大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从这些光学特性可以看出,光栅摄谱仪比棱镜摄谱仪具有更高的色散率及分辨率;且应用的波段很宽(几纳米到几百微米),而对于棱镜则很难找到在120.0nm以下和60um以上适用的材料。另外光栅分光的色散率基本上与波长无关,并且在闪耀波长处有较强的集光能力。因此,它更适用于一些光谱复杂的元素样品的分析。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关键词: 光谱仪

推荐图文
推荐仪器设备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21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