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手机版| RSS订阅
雷竞技电竞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食品专题? 传统节假日? 正文

天人和谐生死达观: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0-03-29 浏览次数: 524
核心提示:清明节是一个由悲到乐的民间节日,体现着重要的人文价值。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郗志群1日在京举办的传统节日与和谐文化雷竞技官网怎么样 上说。 郗志群认为,清明节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节日,可以用悲欢离合这个词来概括。清明节的悲是由离而生,缘于对祖先的追思、亡故亲人的怀念、英烈的

      清明节是一个由悲到乐的民间节日,体现着重要的人文价值。"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郗志群1日在京举办的"传统节日与和谐文化雷竞技官网怎么样 "上说。

      郗志群认为,清明节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节日,可以用"悲欢离合"这个词来概括。清明节的"悲"是由"离"而生,缘于对祖先的追思、亡故亲人的怀念、英烈的缅怀。清明节的"欢"则因为"合",既源于祭扫活动中浓厚的亲情,又可以从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传统习俗中获得。

      郗志群认为,清明节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4方面:

      清明节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清明节是节气和节日合二为一,包含了祭祖扫墓、踏青游玩等人文内容,呈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清明节体现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在传统大家庭生活模式已经逐步解体的当代社会,家族成员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清明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还显现了对血脉亲情的认同。

      清明节培养人们面对生死达观的心态。对生的渴求,对死的恐惧,是人之常情。清明节从悲到乐的节日过程,是人们在追思先人、感恩父母、增进亲情、享受生活的同时,启迪人们更达观地对待生死,舒缓面对生死的紧张心理。

      清明节具有对后代珍惜生命、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的教育功能。清明节带子女扫墓祭祖是一种无形的情感培育,使其对人生意义、社会责任及使命的认识更明确,并能勇于承担,具有现实意义。

      ■链接

      清明已有2500多年历史

      今年4月4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有关专家介绍说,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二十四节气中,演变为节日的主要是清明。清明节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具有人文历史的节日。

      那么,"清明"又是怎样演变为节日的呢?据《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也就是说,从冬至到寒食,中间相隔了105天。古人又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一天。因为寒食和清明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到现在,人们已把清明和寒食并称。

      清明作为节气,有着气候、历法等一套制度仪俗为依托,容易为人们所沿用。尤其是清明节里扫墓的习俗,为人们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找到了一种释放的形式,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因此,清明节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一年之中十分重要而又内容丰富的节日了。

      领会春光美丽,方为清明真义

      着名民俗学家、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说,清明节的主体内容并不仅仅是去扫墓,而是丰富多彩的春日娱乐。讴歌春天,尽情欢乐,身心健康,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文化主体。

      他说,记取祖先的辛苦,缅怀前辈的功德,确实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如果仅仅去扫墓,清明节的意义,实际上是在被消解。高有鹏认为,复兴民族传统文化,重构民族节日系统,应该尊重"礼失求诸野"的文化发展规律,从重视民俗活动开始。"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插柳""清明戴柳",这些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提醒人们合理安排农时,不忘尊重自然。

      高有鹏建议,清明节期间人们可以走进陵园去悼念故人,祭祀先贤、先烈。此外,可以自由选择体验快乐的方式,因为清明是春天的节日,领会春光的美丽与幸福,是清明的实质意义。

      "没有快乐,节日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他说,"我们可以去郊游,去体验野外生存,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清新,去演习'仲春之月男女相会',去做骑马射箭、模仿播种、模仿狩猎的游戏,还可以去戴柳、插柳,去放风筝,去歌唱,去跳舞,体会各种亲近大自然的嬉戏乐趣。总之,走出斗室,走进大自然,让身体受到锻炼,让灵魂受到洗礼。"

      清明节六大功能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民俗研究所所长曲彦斌在沈阳市首届清明文化节学术研讨会上说:"清明节不仅仅是祭祀的日子,更具有六大功能。"

      农时功能:"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等农谚,显示了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提醒耕作者及时"浸种耕种".

      娱乐功能:古时人们在清明这天或效仿周公曲水流觞,或踏青迎春。宋人吴唯信在《苏堤清明记事》中描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外,清明节还流行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娱乐习俗。

      保健功能:"洁齐清明"的本身就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如今的清明节,是古时"清明"之前的上巳节和寒食节的合一,上巳节就有在水边修整、沐浴的习俗。

      纪念功能:构成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正是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在江浙一带,清明节还有吃"青团"、用"青团"作祭祀供品的习俗。

      悼亡功能:如今的清明节已经由祭祀祖先、祭奠过世亲友,扩展到缅怀民族和国家英烈。

      绿化功能:古时清明节有"插柳"等祭祀活动,久而久之,相沿成习。(记者姜敏)新华社沈阳专电

      放风筝

      清明时节,我国古代有放风筝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古人放风筝是为了放走晦气,消灾解难。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在古人看来,放风筝可以带走自己的晦气,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清明之后,过了东风的时令,就不太适宜放风筝了。所以这一时节,放风筝的人特别多。

      许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上面,然后等到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据说这样做不仅能带走所有的郁闷,而且也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插柳

      清明节,我国民间有插柳习俗。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做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荡秋千

      清明节前后,我国古代有"荡秋千"的习俗。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民间最早的秋千活动,人们称为"千秋".据说是在春秋年间,为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以后,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到了唐宋时,秋千之戏盛行。由于清明期间随处可见荡秋千的活动,元、明、清三代把清明节定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妃嫔、宫女玩耍。

      "清明诗词"说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王维

      "留饧和冷粥,出火煮绿茶。" ──白居易

      "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柳永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00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