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雷竞技电竞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农作物专题 » 正文

海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7
核心提示:属于海带科(Laminariaceae)的海带属中形成肥厚带片的栽培种,一二年生海藻学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别名江白菜、昆布。属低等植物,褐藻门。每100g海带干制品含蛋白质8.2-9.0g、碳水化合物54.3-56.2g、钙1177-1341mg、磷216-221mg、铁122-150mg及维生素等,还含

属于海带科(Laminariaceae)的海带属中形成肥厚带片的栽培种,一二年生海藻学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别名江白菜、昆布。属低等植物,褐藻门。每100g海带干制品含蛋白质8.2-9.0g、碳水化合物54.3-56.2g、钙1177-1341mg、磷216-221mg、铁122-150mg及维生素等,还含有丰富的甘露醇、褐藻胶和碘。带片可煮汤、炒食、醋酥或制果酱等。能治疗和预防缺碘性甲状腺疾病,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做饲料添加剂,增加家禽蛋品的碘含量。中国食用海带已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现大规模栽培。

分类与品种:海带自然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起源于白令海峡和鄂霍次克海的苏联千岛,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太平洋沿岸。在第四纪日本海形成后,又发展到北海道西岸和苏联萨哈林岛及日本涨西部包括朝鲜元山以北的沿海地区。1927年,真海带由日本传入中国大连海区,1930年后开始绑苗投石进行海底繁殖,1946年由大连移植到山东半岛北岸烟台沿海,继而于1951年移到青岛沿海。自1952年起,海带“筏式栽培”、“低温育夏苗”、“施肥栽培”、“南移栽培”等试验成功后,栽培面积大幅度增加。1957年迅速扩大到浙江、福建沿海。1979年栽培面积已达1.8万公顷,年产干品量27万吨以上,居世界首位。现北起辽宁南至福建连江的沿海地区都有海带人工栽培。到1984年止,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尚未进行海带的大规模商品性栽培。

植物学性状:海带具配子体(微型的)和孢子体(大型的)两个世代。食用的海带是孢子体(2n),由带片、柄和固首器三部分组成。带片带状,无分枝,长1-4m(最长达6m以上),宽10-25cm(最宽达50cm左右),褐色有光泽,两条线形纵沟贯穿于带片中部形成中带部。带片边缘波褶状,薄而软。柄长1.5-6.0cm,在小海带柄上端,靠近带片基部有一颜色临界状态深的环形区,称“称环区”,随带片长度增加,柄部加粗和颜色加深而消失。固着器由尖端双分枝的假根组成。假根顶端有吸着盘,固着于基质。带片居间生长,分生组织细胞及生长区位于带片基部至柄部色环区。海带成熟时,在带片表面产生开头不规则隆起的孢子囊群。由孢子囊放出梨形,侧生两条不等长鞭毛的游动孢子,可附着于各种基质(如贝壳、石砾、砖块、木材、竹材、绳索甚至船底和铁锚等),长成雌、雄配子体,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结合受精形成小海带。

分类与品种:有三个变种,即模式变种真海带(L.japonica var.japonica)、楔基变种利kao海带(L.japonica var.ochotensis)和碎缘变种鬼海带(L.japonica var.diabolica)。自1958年起,中国对海带柄长、带片长度、宽度、厚度、含碘量及色型变异的遗传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利用原始种群的杂种性,采用严格自交、定向选择及X-射线处理、不同品系间杂交、单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出许多具有不同性状的自交系和新品种,其中如高产富碘海带新品种 860号、1170号和优质高产新品种 海杂一号、单海一号等已成为中国北方沿海主要栽培品种。

生长发育特性:海带传入中国后经多年栽培驯化,对温度适应性产生了变化,孢子囊形成适温15-20℃,配子体生长适温15℃,水温20℃时配子体不能排卵、受精。孢子体形成适温为10℃,生长适温为3-10℃,水温13-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减,干物质积累最快。水温超过23℃,放出的游动孢子不能长成配子体。

栽培技术:海带栽培分育苗、分苗和养成三个阶段。

育苗:中国栽培海带初期多在海面育“秋苗”,后改为室内育“夏苗”。培育夏苗时要求海水中含孢子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有30-50个孢子。将育苗器置含孢子海水中约6-8小时,使孢子附着其上。育苗器有绳帘(北方用)和竹帘(南方用)两种,须在水中煮沸并长时间浸泡。育苗期间严格控制水温和光照,保持水质清洁。配子体阶段水温为12-14℃,光照强度1000勒克斯(lx)以下;孢子体阶段水温为8-12℃,光照强度1500-4000勒克斯。育苗用海水经净化处理,并加入氮、磷、铁等无机盐类,保持池水流动,每天换水量为1-5-1/2。育苗池每半月彻底洗刷一次。采苗后约一星期开始洗育苗器,初期轻洗耳恭听,后期重洗、勤洗,以防杂藻大量附着繁殖。

在炎夏,幼苗须低温条件下生长3-4个月后,移到海面(水温20℃以下)暂养。暂养成方法和水层因海区而异,海水透明度不到1m者,多采用竹杠硬架或梯形软架将育苗器平挂于筏架上;海水透明度超过1m者,一般将苗绳剪成长50-60cm的截段,单绳垂挂于筏下。垂挂初期置水面下80-150cm,后期逐渐提升到30-50cm。

分苗:幼苗移到海面暂养,生长速度加快。当幼苗体长15-20cm时,需及时移植疏散(分苗)。南方采用“单棵夹苗”示,苗距2-4cm;产纹采用此法时,苗距为4-5cm。如采用2-3棵一束时,束距为7-8cm。夹苗时,忌夹幼苗柄部色环区,防带片畸形。南方混水区采用浅水层平挂,亩放养3-5万株幼苗;北方一般采用斜平养和垂养,亩放养1.2-1.5万株。培养水层深于幼养水层,一般为100-200cm。

养成:南方水质肥沃,透明度小,一般以满足海带对光条件要求为主;北方海区水质偏瘦,透明度变化大,在海带不同生长期,要调节好光线、营养和水流三个因子间的相互影响。采取初期“密集暂养、集中施肥”,中期“移筏或移苗绳”的技术措施,可提高产量。

采收与加工:海带收获期是依据藻体的干重增长,即所谓“厚成”情况而决定的。水温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厚成”的主要因子,水温15℃左右可开始采收。有单棵间收、隔绳间收和初期单棵间收,后期整绳采收等方法。采收后立即将海带平铺晒场晒干,亦可将海带盐腌后晒干,但后法损失营养成分多且品质较差。干海带易吸水返潮和长霉变质。大规模生产时应及时分级、打包;少量生产时可将干品密封,可较长期保存。

海带常见病有幼苗畸形病和腐烂病,大海带的绿烂病和叶卷病等。保持水质清洁、水流畅通,增施肥料,避免光照过强和水温剧烈变化,都可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有三种变种,即模式变种真海带、楔基变种利尻海带和碎缘变种鬼海带。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10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