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雷竞技电竞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农作物专题 » 正文

凤梨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7
核心提示:单子叶植物,隶属凤梨目(Bromeliales)。约45属,2000种,绝大多数产热带美洲。中国引种栽培的有凤梨属(Ananas)和水塔花属(Billbegia)2属,3种,仅限于东南和南部栽培。 旱生草本植物。多数具短的茎。单叶,常呈莲座状互生于短茎上。角质层很厚,叶表皮和叶肉中常有贮水

单子叶植物,隶属凤梨目(Bromeliales)。约45属,2000种,绝大多数产热带美洲。中国引种栽培的有凤梨属(Ananas)和水塔花属(Billbegia)2属,3种,仅限于东南和南部栽培。

旱生草本植物。多数具短的茎。单叶,常呈莲座状互生于短茎上。角质层很厚,叶表皮和叶肉中常有贮水组织。气孔器4轮列型,花两性,有时单性,为单性或复合的穗状、总状或头状花序,具苞片,罕有花单生。雄蕊6枚,2轮,离生,少合生。花药纵裂。雌蕊花柱3裂。子房上位或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枚或少数,倒生稀弯生。胚乳沼生目型。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8-28,常为25。

凤梨或称菠萝(Ananas comosus),原产热带美洲,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中国引种栽培于东南和南部地区,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生食或制罐头;又为药用,有利尿、驱虫功效;叶纤维坚固柔韧,为编织和造纸原料。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体强健、脚短小而呈并趾型的鸟类。嘴长强直或细曲,翅大都长阔,初级飞羽10枚或12枚,次级飞羽第5枚存在或缺如,脚短小,三趾在前,一趾在后。尾形短或适中,尾羽10-12枚,副羽或存在或缺如,雌雄羽色相似。

栖息于林区及水边。以昆虫、鱼、果实为食,繁殖时期,多在河岸或山坡营巢,每窝产卵6-7枚,呈白色或具粉红色泽。幼鸟为晚成性。

全世纪共9科,中国有5科,如:

翠鸟科的冠鱼狗(Ceryle lugubris)、斑鱼狗(C.rudis)、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蜂虎科的粟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粟头蜂虎(M.viridis);佛法僧科的蓝胸佛法僧(Coracias garrulus)、三宝鸟(Eurystomus orientalis);戴胜科的戴胜(Upupa epops);犀鸟科的棕颈犀鸟(Aceros nipalensis)、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nis)等。

本目中的一些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多鸟类嗜食昆虫,有益于农林;不少种类的羽色鲜艳可供观赏,但也因有些嗜食鱼类,对养鱼业有一定危害。

鸽形目(Columbiformes)

嘴短而基部柔软,腿、脚壮健,四趾位于同一平面的中型鸟类。

多数栖息于森林,少数栖息于陆地或峭壁悬崖。飞翔能力强,少数有长途迁徒习性。性群栖,食物为种子、果实、浆果和其他植物,有的也食螺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营巢于树上、岩石隙中或建筑物上,巢简陋,为平盘状,用枝条、树根、茎等为营巢材料,无铺垫物,每窝产卵1-2枚。卵白色或皮黄色,刚孵化的幼雏,可以从亲鸟嘴中反哺取食,为晚成鸟,但沙鸡科幼鸟为早成性。

分布遍及世界,中国有两科。如:(1)沙鸡产的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黑腹沙鸡(Pterocles orientalis);(2)鸠鸽科的针尾绿鸠(Treron apicuda)、红翅绿鸠(T.sieboldii)、黄脚绿鸠(T.phoenicoptera)。

鸠鸽类的肉味鲜美,为狩猎对象。但也啄食已播种的种子,给农业带来一部分危害。

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

单子叶植物,隶属莎草目。约620余属,10000多种,分布全世界,以季雨热带和北温带半干旱地区最丰富,在这些地区形成辽阔的草原。中国约190余属,1200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通常分2亚科;竹亚科(Bambusoideae)和禾亚科(Agrostidoideae)。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为木本。根内常形成内生菌根,有的具根状茎。地上茎常称为秆,节间常中空,较少实心的(玉蜀黍、高粱、甘蔗)。叶二列互生,稀螺旋排列。草本秆上的叶片通常狭窄而长,平行脉,通常无叶柄。叶鞘与叶片基部之间的近轴面常有一膜质叶舌,有时退化为纤毛或无叶舌。竹类秆上的叶分别特称之为箨叶、箨鞘、箨耳和箨舌。气孔器由2个哑铃形保卫细胞和2个副卫细胞组成,平列型。花小型,两性或有时单性或中性,1至多朵小花组成小穗,再由小穗组成圆锥花序,有时为总状、穗状或肉穗花序。小花由内稃和外稃包被。颖和外稃基部为基盘。内稃和外稃内有浆片和雌蕊、雄蕊。雄蕊多为3枚,有时6枚,花药长,纵鲜明。花粉三细胞型,近光滑,单萌发孔,具增厚的孔缘。雌蕊柱头2-3,常羽毛状。子房上位。胚乳核型。颖果。种子胚乳丰富。染色体x=2-23+。

许多禾草是人类生活上重要的植物,主要粮食作物如稻、大麦、小麦、高粱、玉蜀黍以及许多主要牧草和饲料。很多是建筑(竹类)、造纸(稻秆)、纺织、制药、酿造(高粱)、制糖(甘蔗Saccharum sinense),以及家具、编织(竹类)的主要原料。常见农田杂草有南方知风草(Eragrostis amabilis)、滑草(Sacciolepis indic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以及马唐属(Digitaria)等。

花(flower)

被子植物适应有性生殖的变态枝。典型的花包括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它们态叶由外至内依次着生于花柄顶端的花托上。

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能从色泽、形态等方面区分花萼和花冠的称为双被花,如油菜、大豆、番茄;难以区分花萼和花冠的称为单被花,如百合、丝兰;没有花被的称无被花,如杨、柳、胡桃。如果一朵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称为两性花,只有雌蕊的为雌花,只有雄蕊的为雄花,雄蕊、雌蕊均具退化的为无性花或中性花。花托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地方,有多种形态,油菜的花托稍微膨大,草莓的呈圆锥形而肉质化,蔷薇的呈壶形,梨的深陷为杯形,莲的呈倒圆锥形。花依靠花柄与茎相连,花柄的长短常随植物而异,有的植物无花柄。

花萼 由若干萼片组成,常为绿色。有的花萼部分引伸成短管状的距,如凤仙花。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不脱落,称为宿萼,如茄、柿、辣椒。如果花萼有两轮,外轮的称副萼,如棉花、木槿、草莓。

花冠 由若干片花瓣组成。花冠有多种形态,花瓣互相分离的称离瓣花,如桃、白菜;花瓣连合的称合瓣花,如牵牛花、烟草。花瓣4片分离,相对排列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如白菜、萝卜;豌豆的花是蝶形花冠,其最外面的1片花瓣称旗瓣,侧面2片称翼瓣,最里面的2片称龙骨瓣;唇形花冠的5片花瓣基部合生成筒,花冠上部呈唇形,上唇2片合生,下唇3片合生,如丹参、薄荷;舌状花冠的下部连合成筒状,上部向一侧展开呈舌状,如蒲公英。

雄蕊群 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雄蕊的数目有定数或无定数,如小麦、大麦有3枚雄蕊,大葱、白菜有6枚雄蕊,桃、棉花、茶则雄蕊为多数。有些科形成特定的雄蕊类型,如十字花科植物共有6枚雄蕊,4长2短,称四强雄蕊。唇形科植物和玄参科植物具4枚雄蕊。豆科植物有10枚雄蕊,其中9枚花丝连合,1枚单生,成为2组,称二体雄蕊。藤黄科的金丝桃雄蕊,花丝连合成多束,称多媒雄蕊。菊科植物有5枚雄蕊,其花药互相连合成筒状,花丝彼此分离,称聚药雄蕊。

花药沿纵轴开裂为纵裂,如小麦、白菜、苹果等,在花粉囊顶部开一小孔,花粉由孔散出为孔裂,如马铃薯、茄、玉米等。

雌蕊群 一朵花中全部雌蕊的总称。每个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如大豆、桃;一朵花中有若干彼此分离的单雌蕊,称离生雌蕊,如毛莨、草莓;两个以上心皮连合形成的雌蕊称复雌蕊或合生雌蕊,如棉花、番茄等。

子房内着生胚珠的部位称为胎座。单雌蕊,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称边缘胎座,如大豆。复雌蕊,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相邻二心皮连合的腹缝线上,排列成数纵行,称侧膜胎座,如紫花地丁。复雌蕊的各心皮边缘卷至中央形成中轴,将子房隔成数室,胚珠着生中轴周围,称中轴胎座,如棉花、苹果。如中轴胎座在发育过程中,复雌蕊子房室之间的隔膜消失而形成一室,胚珠着生于短的中轴上,称特立中央胎座,如马齿苋和石竹。胚珠着生在子房室顶部的,称顶生胎座或悬垂胎座,如桑。胚珠着生子房基部的,称基生胎座,如向日葵、大黄。

仅子房底部与花托相连,子房的其余部分呈游离状态的称上位子房,如白菜、桃、棉花。花托为深杯状,或与花萼、花冠、花丝的基部愈合而形成花筒,子房与花托或花筒内壁愈合,称下位子房,如苹果、梨、黄瓜。若子房仅下半部与花托愈合,上半部仍露在外,则称半下位子房,如甜菜、菱、虎耳草。

酵母菌(yeast)

单细胞真菌。菌体为卵圆形、圆形或圆柱形。无鞭毛,不运动。细胞构造具有真菌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由葡聚糖、甘露聚糖等多糖为主,还含有蛋白质,脂类及几丁质等组分。

酵母菌菌落圆形、大而厚,多呈乳白色,少数红色,呈油脂状或皱皮状。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浊,有的形成沉淀;有的浮于表面形成菌膜。

酵母菌以出芽繁殖为其特征,少数可行分裂繁殖或产生孢子。有性繁殖过程及方式与其他真菌一样十分复杂。如酿酒酵母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以出芽繁殖,两个单倍体营养细胞接合形成双倍体营养细胞也以出芽繁殖,在一定条件下,双倍体营养细胞转变为子囊母细胞,然后形成子囊。在形成子囊孢子之前有减数分裂。子囊孢子一般为1-4个。酵母菌的子囊孢子有圆形、帽形、针形、肾形等随种类而有不同。

酵母菌可以利用多种糖类进行同化或发酵,一般可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少数种类能利用五碳糖及淀粉。

酵母菌在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且生长旺盛,在无氧时进行发酵作用且生长速度较慢。适宜pH4-5的酸性环境,不同菌株的生长范围为pH2-8.0;生长温度大多在25-30℃,少数种类可耐45-47℃高温。一般耐糖,少数种类能在高浓度糖浆(如蜂蜜)中生长。工业用酵母菌耐受酒精的能力较高,一般发酵液中乙醇含量可达10-12%。

常见的重要酵母菌各属如下:

1.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 细胞圆形、椭圆形、腊肠形。发酵力强,主要产物为乙醇及CO2。主要的种有:酿酒酵母(Saccharomyes cerevisiae)为酿造酒及酒精生产的主要菌种,还用于制造面包及医药工业;葡萄汁酵母(Saccharomyces uvarum)细胞椭圆形或长形,它能将棉子糖全部发酵,还可食用及用于医药工业。

2.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 细胞椭圆形、圆柱形,由营养细胞接合,形成子囊。有发酵能力,代表种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最早分离自非洲粟米酒,能使菊芋发酵产生酒精。

3.汉逊酵母属(Hansenula) 细胞圆形、椭圆形、腊肠形,多边芽殖,营养细胞有单倍体或二倍体,发酵或不发酵,可产生乙酸乙脂,同化硝酸盐。此菌能利用酒精为碳源在饮料表面形成皮膜,为酒类酿造的有害菌。代表种为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因能产生乙酸乙脂,有时可用于食品的增香。

4.毕赤酵母属(Pichia) 细胞形状多样,多边出芽;能形成假菌丝,常有油滴,表面光滑,发酵或不发酵,不同化硝酸盐,能利用正癸烷及十六烷,可发酵石油以生产单细胞蛋白,在酿酒业中为有害菌,代表种为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

5.假丝酵母属(Candida) 细胞圆形、卵形或长形,多边芽殖,有些种有发酵能力;有些种能氧化碳氢化合物,用以生产单细胞蛋白,供食用或作饲料。少数菌能致病,代表种有: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能利用工农业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能利用石油生产饲料酵母。

6.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细胞球形、卵形或长圆形。无假菌丝,多边芽殖,有发酵力,能将葡萄糖转化为多元醇,为生产甘油的重要菌种,利用石油生产饲料酵母,代表种为白色球拟酵母(Torulopsis candida)。

7.红酵母属(Rhodotorula) 细胞圆形、卵形或长形,多边芽殖,少数形成假菌丝。无发酵能力,但能同化某些糖类,有的能产生大量脂肪,对烃类有弱氧化力。常污染食品,少数为致病菌。代表种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身体及附肢分节并有几丁质外骨骼的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几占动物界种类的85%。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生活方式复杂,有自由生活、寄生及群栖性社会生活等。

节肢动物的身体一般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少数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或者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体节具有成对的附肢,原则上每个体节一对,这种附肢不仅本身分节,而且与身体相连处也形成可动关节,因此非常灵活,能作多种活动,如感觉、运动、捕食、咀嚼、呼吸、生殖等。体表被覆有由表皮分泌的几丁质外骨骼,厚而坚韧,能保护体内柔软器官,又可防止水分蒸发,还能供肌肉附着。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具有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呈管状或囊状,位于消化管的背面和体壁之间。

呼吸器官一般水生的用鳃,陆生的用气管,此外还有书肺和书鳃等呼吸器官。

神经系统的基本形式为链状,感官发达,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和平衡等复杂而多样的感觉器官。

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孤雌生殖,直接发育或变态发育。后者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如蝗虫和完全变态(经过卵、幼 虫、蛹、成虫如蝇、蚕)。

分3亚门、7纲:

1.有鳃亚门(Branchiata) 大部分水生、鳃呼吸、头部触角1-2对。

(1)三叶虫纲(Trilobita):身体背面中央隆起。触角1对。全部化石。如三叶虫。

(2)甲壳纲(Crustace):身体通常分头胸部和腹部。触角2对。如虾、蟹、水蚤等。

2.有螯肢亚门(Chelicerata) 水生或陆生。陆生种类用书肺、气管呼吸。水生的用书鳃呼吸。头部无触角,头胸部愈合。

(1)肢口纲(Merostomata),海生,以书鳃呼吸,头胸部附肢包围在口周围。如鲎。

(2)蛛形纲(Arachnoida),头胸部有6对附肢,第1对螯肢,第2对足须,其余4对为步足。腹部的附肢退化。用书肺或气管呼吸。如蜘蛛、蝎等。

3.有气管亚门(Tracheata) 多数陆生,少数水生。头部有触角1对,以气管呼吸。

(1)原气管纲(Prototracheata),体蠕虫状,分头部和躯干部,分节不明显。附肢有爪但不分节。如栉蚕。

(2)多足纲(Myriopoda),体分头部、躯干部分节明显。每体节有1-2对附肢。触角1对。如蜈蚣、马陆等。

(3)昆虫纲(Insecta),体分头、胸、腹三部。触角1对。胸部通常有3对足,2对翅。如蝗虫、蜜蜂、蚕、蚊、蝇等。

虾、蟹等多种甲壳类以及蜂蜜、蜂王浆等均可供食用和作为珍贵的营养品。蚕丝是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白蜡虫分泌白蜡、胭脂虫分泌洋红、紫胶虫分泌紫胶、五倍子蚜虫分泌的五倍子都是重要工业原料。水蚤、水生昆虫的幼虫等可作鱼、虾的饵料。瓢虫、蜻蜓、螳螂、食蚜虫等以经济作物害虫为食,可用于生物防治害虫。鲎的血液用于检测细节菌。蜂毒可治风湿病。五倍子可作收敛剂和消痰剂。棉蚜、蝗虫、椿象、松毛虫、黑尾叶蝉等严重危害农林业。蚊、蝇、虱、蚤、臭虫等危害人畜健康、传播各种疾病。衣鱼、蜚蠊、米象、麦蛾、豆象等都是危害书籍、食物、贮藏农产品的害虫。

灵长目(Primates)

前后足拇指(趾)与其他指(趾)能相对的哺乳动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繁多的类群。其中包括人类、猿猴以及一些介乎猿猴和低等兽类之间的动物,多数种类指(趾)端有宽扁的甲。大脑半球较大。视觉和触觉相当发达。一般栖息在树上,只有狒狒及人下到地面生活。性好群居。杂食,或主食果实与谷类。现存15科、56属、203种。分布于亚、非、美等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等地。中国有8属,20种。

常见的如猕猴(Macaca mulatfa),体形较小,毛色棕黄,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一带,也发现于长江流域,北达河南、河北及山西南部,虽偶而盗食农作物,但可作为实验动物或其他用途。

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e)因其鼻孔上仰,又名仰鼻猴,栖于四川、甘肃、云南、贵州各地的高山森林中,是仅产于中国的世界珍稀动物。

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全身黑色,两颊有白毛,头顶有冠毛,分布于广西、贵州等地。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前肢长于后肢,站立时手可下垂达地,是哺乳动物中攀行最为敏捷的树栖动物,见于云南及海南省。

大猩猩(Gorilla gorilla)体重可达200kg,以野菜、野果等为食,分布于中非和西非热带森林中。

棕矮狐猴(Microcebus rufus)体重仅39-98g,是灵长类中最小的种类,也是比较原始的类型,见于马达加斯加东部。

树鼯(Tupaia glis)重150g左右,主要在地面觅食昆虫、小鸟、小鼠等,也吃部分果实和种子,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及海南省等地,属树鼯科(Tupaiidae)。

偶蹄目(Artiodactyla)

足趾成双数的大中型有蹄哺乳动物。如猪、牛、羊、骆驼以及鹿、黄羊、河马、长颈鹿等。其中以鼷鹿最小,体重仅2-5kg,河马最大,可达3600kg。

特征 第三、四趾明显较其他趾发达,趾端有蹄,身体重量主要由此两趾承受。鹿和牛、羊等皆有角,鹿角由真皮骨化而来,分叉,每年定期脱换;新生鹿角外被皮肤,称为鹿茸;牛羊的角在骨角外面套有从表皮特化而成的角质鞘;叉角羚的角也由骨质角心和角质鞘组成,角心不脱换,其角质鞘却定期脱换,且分叉。猪、河马、骆驼和鼷鹿皆无角。猪形类多为杂食性,单胃;河马主食水生植物。

偶蹄目可分2亚目,9科,75属,185种。

骆驼科(Camelidae) 现存3属、6种。中国产一种 双峰驼。野生种类体形较小,驼峰较矮,颈部有鬣毛,前肢无胼胝体;分布于柴达木和塔里木两盆地之间和甘肃等地,现已濒临灭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鹿科(Cervidae) 体形大小不一。除麝外,雄性都有分叉的角;但驯鹿两性都有角。鹿茸是名贵药材。本科除麝外皆无胆囊。现有17属,38种。中国约20余种,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麝腹部有麝香腺,麝香是贵重药材。麂是华南地区的中型鹿类,麂皮柔韧,可制高级皮革。梅花鹿是鹿茸的主要来源,与它同属的尚有马鹿、白唇鹿、豚鹿和坡鹿等。中国东北有半驯化的驯鹿群。

牛科(Bovidae) 本科为偶蹄目中最大的一类,现存约45属,128种。中国约有17种。如羚牛(Brdorcas taxicolor)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秦岭一带;印度野生(Bos gaurus)即野黄牛,分布于云南西部。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羊(Procapra gutturosa)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是草原上重要的狩猎资源,羚羊(Gazella subgutturosa)与黄羊相似而尾较长,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及青海、甘肃等地的荒漠草原。青羊(Naemorhedus goral)亦称斑羚,为贵重毛皮动物,分布于内蒙古、山西,向南一直到福建、广东等地山区。现在西藏有野生牦牛。

鼷鹿科(Tragulidae) 小型偶蹄类,重约2-5kg。无角。无上门齿,上犬齿成獠牙状。栖息于森林、灌丛或河边草丛中。以青草为食。中国产一种 小鼷鹿(Tragulus javanicus),大小如兔,体重2kg左右,仅见于云南南部。

食肉目(Carnivora)

以食肉为主的哺乳动物类群,包括虎、熊、狼、熊猫、灵猫、黄鼬等各类野生种类以及家养的猫、狗等。食肉类的个体一般重4-8kg。但种间差异悬殊。伶鼬体长一般不到200mm,体重很少超过70g;虎的体重约180-200kg;最大的为阿拉斯加的棕熊,体长1700-2800mm,体重可达780kg。分布很广。亚、欧、非、美四大洲和北极都有分布。多数生活于热带树林中,有些栖息于沙漠和草原;白熊则分布于北极。水獭营半水栖生活,而海獭则几乎离不开水的环境。

主要以捕捉其他脊椎动物为食。行动敏捷。大脑较发达,与其身体的相对比重较大,有脑沟与脑回。一般具有敏锐的嗅觉、视觉和听觉。足具4-5趾,单胃、肠短,盲肠退化或无。食肉类的门齿小而锋利。犬齿长、圆锥状、略带弯曲。高度肉食性的种类裂齿发达,其后的颊齿则往往减少或变小,杂食性或主食植物的食肉类,裂齿不发达或无。

现存的食肉目共9科,101属,250种,其中见于中国的有7科、33属、55种。与食肉目十分近似的海生种类如海豹、海象等。

犬科(Canidae) 广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现存14属、36种。口鼻部长,耳直立。尾长蓬松。四肢细长,前足4指,后足5趾。嗅、听觉都很敏锐。中国有4属、6种,如狼(Canis lupus)、藏狐(V.ferrilata)、豺(Cuon alpimu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家犬(C.familiaris)由狼驯化而来。

熊科(Ursidae) 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现存6属、7种。体大而笨重,尾短小。四肢粗短。前后肢均为5趾,爪不能收缩,蹠行性。除北极熊(Thalarctor maritimus)以肉食为主外,一般均为杂食性。中国产3属、3种。即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棕熊(Ursus arctos)和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

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 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食肉类。现仅存1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形似熊,头圆而尾短,前后肢长度大致相等,5趾。毛色黑白分明。主食竹类。只产于中国四川、陕西及甘肃南部高山区。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动物。也有将其归入熊科或浣熊科。

浣熊科(Procyonidae) 共8属、18种,绝大部分产于美洲。仅小熊猫属(Ailurus)产于亚洲。体中小型。生活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体形壮实,四肢粗短,尾甚长,一般有明暗相间的环纹,5趾,蹠行性或半蹠行性。善于攀爬。杂食或主食植物。中国产1种 小熊猫(A.fulgens),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青海四省区。

鼬科(Mustelidae) 约26属、70种。除南极洲、澳大利亚、新西兰、马达加斯加等地外,其余各大洲均有分布。中、小型食肉兽。一般身体细长,头部略圆,颈长,耳壳小而横宽;前后肢均短,趾端具爪,爪稍弯曲而尖锐,具半伸缩性,捕猎时方伸出。行动轻快敏捷,善疾走,常拱肩曲背跳跃前进。中国有9属、20种,分属于3亚科。

水貂(Mustela vison) 原产北美,欧洲艾鼬(M.putorius)原产西欧,今皆已引入中国饲养。

灵猫科(Viverridae) 全世界约有34属、75种。仅见于旧大陆,主要分布于欧、亚南部及非洲。体细长,中小型,脚短,尾长,口鼻部尖出。体躯上常有斑纹和条纹,不少种类具尾环。大部有发达的香腺。多数种类以肉食为主。中国有9属,11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少数种可北达山西、河北。如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椰子狸(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花面狸(Paguma larvata)等。

鬣狗科(Hyaenidae) 共3属、4种。只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南部。可分土狼和鬣狗两类。背脊处皆有鬣毛,尾毛蓬松。犬齿较长。鬣狗前肢比后肢强,4趾。裂齿与颊齿都很发达,如棕鬣狗。

猫科(Felidae) 现存约28种,各大陆均有分布,体型瘦削,但结实强健。头大而圆,颈部粗短。四肢短而强壮。尾长。前足5趾,后足4趾。在食肉目中齿数最少,犬齿、裂齿都很发达,上臼齿小。能攀善泳。听觉、视觉都很灵敏,为典型的猎食兽类。中国有猫科动物6属,13种。如野猫(Felis silvestris)、豹猫(F.bengalensis)、荒漠猫(F.bieti)、豹(Penthera pardus)、虎(P.tigris)、雪豹(Uncia uncia)等。

中国特产的食肉兽类计有大熊猫、小熊猫、貉、花面狸、漠猫和雪豹等6种;其中尤以大熊猫最负盛名。此外尚有紫貂、白鼬、伶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熊狸、兔猕、猞猁、金猫、虎、豹和云豹等,皆被列为保护动物。食肉类是野生细毛皮的主要来源。其中以鼬科中的鼬属、貂属和水獭属以及犬科中的狐和貉最为名贵。猫科中的豹猫以及灵猫科中的小灵猫、花面狸虽然毛皮品质较差,但产量甚高。熊胆、虎骨、獾油和灵猫香等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很多中小型食肉类还是害鼠的天敌。

一些大中型猛兽能袭击畜群,甚至伤及人类,中小型食肉兽也可盗食家禽或捕食有益鸟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肉兽类作为捕食者,对其被捕食者的种群可以起到淘汰病弱、调节数量以稳定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头足纲(Cephalopoda)

足的一部分变为腕、位于头部口周围的软体动物。全部海生,化石种类很多,繁盛于中生代,现存约100种,如鹦鹉螺、乌贼、柔鱼、章鱼等。

身体左右对称。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其构造与脊椎动物的眼相近似。

外套膜肌肉发达,左右愈合成为囊状的外套腔。内脏即容纳其中。外套两侧或后部的皮肤延伸成鳍,可借鳍的波动而游泳。

现存种类中,只鹦鹉螺有发达的多室螺旋形外壳,其余种类的贝壳,则被包在外套膜内,退化形成一角质或石灰质的内骨,如柔鱼和乌贼。

神经系统较为集中,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侧神经节合成发达的脑,外围有软骨包围。心脏很发达,由一心室和2-4心耳构成。

雌雄异体,交配时雄体以生殖腕将精荚送入雌体外套腔中。

头足类大多可供食用,鹦鹉螺、乌贼、章鱼等均可鲜食或制成干品。以金乌贼(Sepia esculenta)肉厚味美,产量很大,被视为中国四大海产之一。每年春夏从越冬水域向浅海产卵。分布在中国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沿海以及前苏联、日本、朝鲜等地。

除食用外,乌贼的眼球经过加工可制成眼球胶,粘性很强,可粘合木板。墨汁加工可制成油墨或彩画料,海螵蛸(乌贼内壳)可制成止血、治虫蝎咬伤和胃溃疡等药物。

兔形目(Lagomorpha)

上颌有前后两对门齿的中、小型食草哺乳动物,前门齿较大,稳于其后的一对门齿极小,呈圆柱形;无犬齿,有较宽的齿隙。所有牙齿均无齿根,能终生生长。前足5指,后足4或5趾。尾短小或无。仅2科,即兔科(Leporidae)和鼠兔科(Ochotonidae),有11属、65种。中国有20多种。

本目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数量不少。除南极洲和澳洲外(澳洲的野兔系由外地引入),几遍布全球。其代表种类如草兔形体中等大小,背面有明显的黑毛,其分布区可从长江流域向北延伸到内蒙古及东北诸省,产量很高,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狩猎资源,在农业区和造林地带,可对作物或苗木造成危害。

与之相近的种尚有东北兔(L.mandshuricus)分布于东北林区;华南兔(L.sinensis)产于长江以南;高原兔(L.oiostolus)产于青海等地;雪兔(L.timidus)产于内蒙古等地林区。家兔的祖先是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原产于地中海周围欧洲西南部和北非。达呼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又名草原鼠兔,属鼠兔科,体型比兔小,耳圆,前后肢几乎等长。尾不明显或缺如。分布在内蒙古等地草原,能消耗部分牧草,并在挖洞时从地下翻出新土,覆盖原生植被,形成土丘,引起植被演替。高原鼠兔(O.curzaniae)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在其分布区内的有些地段,可对草原带来明显危害。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13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91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