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收获水稻后种植小麦或大麦。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有稻茬麦,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以北以稻麦两熟为主,长江流域以南除稻麦两熟外,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及上海市,还有早稻 晚稻 小麦(或大麦)一年三熟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淮冬麦区有些地方推行旱田改水田以及水稻旱种,扩大种植水稻面积,从而发展了稻麦两熟种植制。种植稻茬麦地区小麦商品率较高,而且有较大的增产潜力。这种栽培制度对提高粮食总产量有重要作用。
中国稻茬麦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产也较高,在南方冬麦区还有较大面积的冬闲田可以发展稻茬麦。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缅甸、孟加拉、印度等国也在发展稻茬麦。
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稻茬麦出苗不全、不匀,耕作管理粗放,施肥不足,生育后期多雨,湿害重,土粘板结,病、虫、草害均较普遍;在31°N以南的沿江滨湖地区,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北方稻茬麦因茬口迟,播种晚,穗少、穗小,又多遇后期干旱,往往产量低而不稳。?
防御湿害: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在500-700mm,多雨年份小麦拔节到成熟阶段的降水量达400mm以上。而且雨日多,空气相对湿度高,往往造成湿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30-40%。防御湿害的办法,主要是降低地下水位,排除耕层滞水和地表水,以保证小麦根系正常生长。在平原和圩区的稻茬麦田,应着重加深明沟,建立沟渠配套的排水系统,达到明水能排,暗渍能滤的要求。70年代,江苏、浙江两省和上海市推广了麦田地下暗沟排水新技术,用人工挖“土暗沟”,沟深0.6m,间距4-6m;或用动力牵引打“鼠洞”,埋深1m左右。均可收到良好的排水、防湿效果。
整地与播种:稻茬麦耕层浅,宜逐年加深耕作层,直到20cm以上。耕地时结合增施有机肥或将秸秆还田,既提高土壤肥力,又疏松了土壤,改善耕作层通透性。稻茬麦田的有机肥用量以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为宜。同时采用氮磷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施作基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培养地力。稻田土壤粘重,种麦时如土壤水分不适,整地雷竞技百科 就差、土块大,播种深浅不易一致,往往造成严重缺苗。因此,提高稻茬麦的整地雷竞技百科 ,是获得小麦全苗、苗匀的基础。一般在前茬水稻的谷穗黄梢时即开沟排水,收割水稻后,随即趁适墒浅犁,以揭开板结田面垡,当土垡晒到发白,应及时粗耙。然后耕地,同时施足基肥,耕深16-20cm,随耕随耙,碎土保墒,开沟筑厢,等待播种,有的稻茬麦田采取施耕灭茬、松土播种,遇秋涝年则采取免耕种麦,避免因烂耕、烂种而造成僵苗不发的现象。
适时播种是稻茬麦早发壮苗的前提。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春性和弱冬性小麦品种,冬前单株要达到2或3个分蘖的壮苗,需要450℃左右的积温。可根据本地区的品种特性和形成壮苗所需积温来确定各个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同时掌握当时土壤墒情,如天旱土壤水分不足,要及时浇灌,以保证等时播种。
田间管理:各地稻茬麦区的高产麦田,在施肥方法上均宜掌握“苗期促,返青控,拔节孕穗攻穗重”的原则。要求施足基肥,普施种肥,如基肥不足,宜看苗酌情早施分蘖肥,以利于促根增蘖育壮苗;控返青肥,抑制无效分蘖,酌情适量追施拔节孕穗肥,以达到增穗、增粒、增重的效果。
稻茬散播的麦田,杂草严重,可采用轮作换茬,提高耕作雷竞技百科 ,以减轻杂草危害。有条件的地方可改撒播为条播,苗期进行人工锄草,辅以施用防莠剂化学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