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手机版| RSS订阅
雷竞技电竞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食品专题? 海参专题? 正文

海参养殖技术1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01-18 浏览次数: 564
核心提示:海参养殖试验,在日本80年代已开始,并取得了肯定的结果。日本岩手县水产试验场气仙分场曾进行海参养殖试验,他们研究的重点是饵料问题。气仙分场用海胆和鲍鱼的人工配合饵料,以笼养方式对海参做养殖效果对比,发现海胆饵料效果好,3年后体长17厘米,体重300克,提前1

      海参养殖试验,在日本80年代已开始,并取得了肯定的结果。日本岩手县水产试验场气仙分场曾进行海参养殖试验,他们研究的重点是饵料问题。气仙分场用海胆和鲍鱼的人工配合饵料,以笼养方式对海参做养殖效果对比,发现海胆饵料效果好,3年后体长17厘米,体重300克,提前1年上市,利率为87.5%。

      我国从80年代起,已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尝试。1982年,上海水产学院肖树旭等,在山东省威海市海带育苗进行海参人工养殖试验。197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在荣成和马山港海参养殖场,在自然海区进行围网养殖试验,主要目的是对一些瘦小个体(体重60克左右)投饵“催肥”,加快生长,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经过2个月的试验,摄取人工配合饵料的海参增重,是空白组(仅依赖自然海区的天然饵料)的3倍。1981年,黄海研究所与崂山县港东村合作,在室外水泥地(50米3)内对体长1厘米的海参苗种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1年幼参成活率为64%,死亡高峰发生在放养初期,1—2个月内,幼参生长的适宜温度5摄氏度—17摄氏度,最适水温10摄氏度—15摄氏度。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完善,能够批量供应各种规格的人工育苗,促进了海参养殖业的发展。迄今已进行了海上筏式笼养、陆上室内池养、海上沉笼养殖、坑道养殖、池塘养殖、潮间养殖、控温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形式的尝试。现将其中主要几种方法简介如下:

      (一) 海上沉笼养殖

      选择风浪小、潮流畅通、平缓、无淡水注入、管理操作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将直径70厘米、高30厘米的圆形养殖笼,系绳沉于海底,且用坠石固定牢,避免养殖笼在海底翻滚,每笼放养体长2~3厘米的参苗250~300头,定时投喂以马尾藻、石莼或其他藻的藻粉为主的人工配合饵料,每笼投饵40克~100克,每周一次经1~2个月的养殖后,根据海参的大小,再分笼养殖,一般3个月内体长能增长2.3~4.7倍,成活率85%~95%,个体越大,成活率越高。

      (二) 人工池塘养殖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乔聚海(1988),从1986年起在威海双岛湾威海市盐场,进行海参池塘养殖试验,初获成功。

      1. 养殖池建造

      建造人工池塘,以长方形(84×31米)南北走向好,也可以利用对虾养殖池。在池塘的南、北二端,各设一个进、排水闸门,闸门宽1米,高1.5米,该池海水的更换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3%左右,池内水深70~120厘米,经常保持70~90厘米,池内投放以86~2型为主(用瓦错缝叠加而成),86~1型为辅(用水泥将三片瓦按一定角度粘连而成)的人工海参礁共74排,每排三层,排与排之间相距50厘米,每3排的间隔增加100厘米。

      2. 参苗放养

      采用二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投放,就是将参苗投入池塘,大个体苗种(体长5—6厘米)采用此法。在池塘内设4个不同放养密度试验区,高密度5—7头/米3,中密度3—4头/米3,低密度1头/米3及不投苗种区,按不同密度试验区需要参苗的数量,直接投入该试验区内。

      另一种是网袋投放法,体长1—2厘米的小个体参苗,采用此法。将参苗按每袋40—60头的数量,装入20目的网袋中,网袋内装有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和移动,网袋微扎半开口,让参苗自行从网袋中爬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