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丝膜菌
发布日期:2007-09-10
核心提示:编号 PRB.0501 图 例 中文学名 毒丝膜菌 拉丁学名 Cortinarius orellanus Fr. 中文别名 奥来丝膜菌、细鳞毒丝膜菌 同物异名 图 501 毒丝膜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分类地位 伞菌目、丝膜菌科、丝膜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茶褐色或浅红褐色,被满小鳞片。菌
编号 |
PRB.0501 |
图
例
|
|
中文学名 |
毒丝膜菌 |
拉丁学名 |
Cortinarius orellanus Fr. |
中文别名 |
奥来丝膜菌、细鳞毒丝膜菌 |
同物异名 |
|
图 501 毒丝膜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
分类地位 |
伞菌目、丝膜菌科、丝膜菌属 |
形态特征 |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茶褐色或浅红褐色,被满小鳞片。菌盖半球形至近扁平,中部稍突起,表面干燥。菌肉浅黄色,具香气。菌褶茶红色或锈褐色,稀、厚、宽、弯生或延生。菌柄长4-9cm,粗1-2cm,圆柱形,具有带红色或同盖色的纤毛,基部变细,菌柄上有黄色蛛网状丝膜。孢子锈褐色,椭圆形,具疣,8.5-12μm×5.5-6.5μm。 |
生态习性 |
夏秋季生阔叶林中,有时生松林地上。 |
分布地区 |
吉林、辽宁等。 |
经
济
用
途
|
此种极毒菌。含有耐热,耐干燥的奥米毒素(orellanint)。中毒后作用慢,潜伏期最短3-5天,最长11-14天。发病时表现为口腔干燥、严重口渴,继之有呕吐、顽固腹泻、寒战、发热和剧烈头痛、严重时有肾功能衰竭,后期有神经症状,神志丧失和癫痫样发作。使肾脏受损害,可转变为慢性肾炎,死亡率为10-20%。在我国陕西秦岭地区曾发生严重的误食毒丝膜菌中毒事例。另外,此种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