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褐鹅膏菌
发布日期:2007-09-06
核心提示:编号 PRB.0274 图 例 中文学名 赤褐鹅膏菌 拉丁学名 Amanita fulva (Schaeff. : Fr.) Pers. ex Sing. 中文别名 赤褐托柄菇、鹅毛冠(四川) 同物异名 图 274 赤褐鹅膏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分类地位 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土黄色至淡土黄褐色。
编号 |
PRB.0274 |
图
例
|
|
中文学名 |
赤褐鹅膏菌 |
拉丁学名 |
Amanita fulva (Schaeff. : Fr.) Pers. ex Sing. |
中文别名 |
赤褐托柄菇、鹅毛冠(四川) |
同物异名 |
|
图 274 赤褐鹅膏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
分类地位 |
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
形态特征 |
子实体土黄色至淡土黄褐色。菌盖宽6-11cm,初期卵圆形至钟形,后渐平展,中部稍凸起且往往近栗色,光滑,稍粘,边缘具有显条纹,往往附有外菌幕残片。菌肉白色或乳白色,较薄。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褶缘稍粗糙。菌柄较细长,圆柱形,长9-18.5cm,粗0.9-2cm,较菌盖色淡,光滑或有粉质鳞片,脆,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苞状,浅土黄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球形至近卵圆形,10-12.4μm×9-10.5μm,非糊性反应。 |
生态习性 |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
分布地区 |
河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海南、西藏、广西、云南、四川、甘肃等。 |
经
济
用
途
|
此种味道较好。但又容易与有毒的片鳞托柄菇相混,其后者子实体具近白色至土褐色粉末或菌盖具片状粉质鳞片。在欧洲有怀疑有毒,采食时要注意区别。另外,与栎、栗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