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夏季养生 » 正文

夏季,护卫“餐桌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24
核心提示:近日,我市相继出现两起食物中毒事件,多名市民中毒入院。专家提醒,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亚硝酸盐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的中毒原因。 相关链接: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和剧毒物的结合体 亚硝酸盐主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是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味

     近日,我市相继出现两起食物中毒事件,多名市民中毒入院。专家提醒,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亚硝酸盐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的中毒原因。

    相关链接: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和剧毒物的结合体

    亚硝酸盐主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是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味微咸涩,易溶于水,形状极似食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

    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可防止肉制品腐败变质,延长食物保存期。它同时是一种剧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合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成人摄入0.3克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摄入3克即可致死。

    亚硝酸盐:餐桌上的“双刃剑”

    在我国,在腌肉、腊肉制作中使用盐硝(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混合物)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

    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可用于肉制品作发色剂和防腐剂。这是因为亚硝酸盐能与肌肉中的乳酸产生作用,使肉制品呈现一种漂亮的鲜红色,还能改善腌肉、火腿等独特的香味和风味。同时,亚硝酸盐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和毒素分泌,因此能够防止肉制品腐败变质,延长食物保存期。

    因此,只要在安全范围内控制使用,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是有益无害的。在我国,相关卫生标准对亚硝酸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进行了严格限制。

    由于亚硝酸盐的防腐作用,在夏季,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会在制作食品时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误食含过量亚硝酸盐的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报告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都有上百起,位列我国化学性食物中毒之首。

    加入过量亚硝酸盐最常见的食物是卤菜和腌菜。蔬菜尤其是茎叶类蔬菜,极易累积硝酸盐,在室温存放、腐烂变质或腌制时,蔬菜内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如果大量食入也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过量有“蛛丝马迹”

    新鲜熟肉制品呈色调自然的淡粉红色,暴露在空气中或受到光照后,会逐渐变成棕色。那些红色鲜艳发亮的熟肉制品,多是添加了超标的亚硝酸盐,往往是不法奸商为了掩盖肉制品原料品质缺陷和延长保存期的一种伪装。切开这样一块卤肉,可以看到卤肉的边缘有一圈鲜艳的染色痕迹。

    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随蔬菜种类而异,甜菜、萝卜、马铃薯等块茎类,油菜、小白菜、菠菜等叶菜类富含硝酸盐,茄果类和瓜类则较低。人们选购蔬菜时,应注意观察其外表,如果黄瓜、土豆、西葫芦的表皮下渗出黄点,反映硝酸盐含量高。

    新鲜叶菜类蔬菜一般含亚硝酸盐很少,但经过腌制或贮藏后会大幅度上升。如白菜腌制后,亚硝酸盐含量可升高几十倍;菠菜在室温下贮藏3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可由0.13毫克/公斤升至16毫克/公斤。如果蔬菜在常温下贮藏,发生损伤、腐烂或堆放发热,就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

    四招可防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那么,如何有效防范亚硝酸盐中毒的发生呢?

    一、不要光顾无卫生许可证的熟食柜,更不要购买那些环境肮脏、卫生条件恶劣的摊贩出售的熟食,不要购买那些过分鲜艳、裸露摆卖、未冷藏或加热存放的熟食。

    二、食用新鲜蔬菜或采用冰箱低温贮藏蔬菜,所购蔬菜不宜长时间室温存放,禁食腐烂变质蔬菜;慎重选购反季节蔬菜和经长途贩运而来的蔬菜,蔬菜炒熟后应尽快吃完,不喝隔夜菜汤。

    三、不要食用过于新鲜的腌菜。刚腌不久的蔬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白菜、青菜、芥菜腌后2—7天内亚硝酸盐含量达最高值,腌后1个月左右,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会降至低值,所以腌菜要在腌制1个月后食用最为安全。

    四、多食用抑制亚硝酸盐形成的食物,如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抑制胃中的硝酸盐还原菌,使胃内的亚硝酸盐明显降低。常喝牛奶,可使体内的硝酸盐减少67%%~78%%,食用植物油、粗粮食品和饮用加奶的绿茶也是有益的。

    专家提醒:亚硝酸盐中毒要迅速救治

    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主要表现为组织缺氧引起的绀紫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伴头晕、头疼、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只要能得到迅速救治,一般能很快痊愈。主要治疗措施包括:尽快催吐、洗胃和导泻;静脉注射或口服用1%亚甲蓝(美蓝);同时及时纠正患者的酸中毒,给予吸氧及其他对症处理。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4.217 second(s), 997 queries, Memory 3.12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