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药品使用常识 » 正文

当你对症下药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09
人们常说“对症下药”。但是症状既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有时更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反应。如果盲目对症下药,有时会适得其反、延误诊治。下面就是人们在自我药疗中的一些常见误区:

  ■不宜见热就退

  发热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能力,是人体对付致病菌的有力措施之一。体温较高时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功能较强。同时在较高温度环境下微生物也易被杀灭。此外,发热的热型还能帮助医生了解病因。

  如果一发烧就吃退热药,不利于诊断、治疗疾病。如患伤寒时用退热药,可加速及加重肠壁淋巴组织的坏死;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用退热药,也可加重病情。但是发热超过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当体温超过38.5℃时,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应该服用退热药。

  ■不宜见咳就止

  咳嗽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当呼吸道感染时,细菌、病毒或其他异物就会刺激气管,产生痰液,然后通过咳嗽将痰和细菌排出来。咳嗽是排出呼吸道病原体的方法之一。如果一味镇咳,会使咳嗽反射减弱,痰液就会贮存于呼吸道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加重感染,严重的可引起肺不张、心脏衰竭。因此在未明确咳嗽病因之前,不要轻易镇咳。

  ■不宜见泻就止

  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感染性腹泻是机体将肠道内的微生物、毒素排出体外的防御反射。如果急于止泻,使滞留在肠道内的细菌与病毒迅速生长和繁殖,会加重患者的中毒症状或继发其他疾病。

  非感染性腹泻可使用止泻药,而感染性腹泻则要在控制感染的同时,根据腹泻的轻重来采取具体的止泻措施。

  ■不宜见痛就止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如果盲目止痛,疼痛虽会暂性缓解,但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尤其对胃穿孔、肠梗阻、宫外孕等急腹症,更不可急于止痛。当然,在诊断明确后,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可适当使用止痛剂。

  看来,我们在患病时应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盲目的“对症下药”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5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