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理学 » 正文

耳(ear)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0-21

  人耳既是听觉器官,又是位置觉和平衡器官。因此常称耳为位听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与鼓膜。

  耳廓(auricle)为不规则的软骨片,外被皮肤所成。外面凹陷,大致作椭圆状。周边游离,上端称耳轮,下端圆钝无软骨部称耳垂。在耳廓的前外面有一大孔,名外耳门。人的耳肌发育不良,不似动物之耳廓可以随意运动以适合于声波之来源。

 

  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meatus)为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全长约2.1~2.5厘米。外1/3为软骨部分,内2/3为骨性部分,内衬皮肤。皮肤上有大的耵聍腺,为变态的汗腺,分泌的脂类与剥落的上皮混合成为耳垢。外耳道骨部皮肤甚薄,且与骨衣紧密融合。此处如有发炎,即因皮内神经末梢受压较甚而致剧烈疼痛。

  鼓膜(tympanic membrane)为一卵圆形的半透明薄膜,厚约0.1毫米,直径约10毫米左右,介于外耳道与中耳鼓室之间。鼓膜质地坚韧有弹性,其中央略向鼓室凸出,形似斗笠,称鼓膜脐,为鼓室中锤骨柄末端附着之处,由外耳道传进的声波,引起鼓膜发生振动。

  中耳 包括鼓室及咽鼓管。

  鼓室(tympanic cavity)为颞骨岩部内一小空腔,介于外耳道与内耳之间,容积约1~2立方厘米。其外壁为鼓膜,内壁即内耳的外壁。内壁上有二孔:上孔呈卵圆形,通向内耳及前庭,称前庭窗或卵圆窗,被镫骨底封闭。下孔为圆形,与耳蜗的起始部相接,称蜗窗或圆窗,在活体上被第二鼓膜封闭,此膜对耳蜗内外淋巴的波动具有缓冲作用。鼓室内有听小骨、听肌、韧带等。听小骨有3块,即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stapes)。三者相继构成关节,组成听骨链,介于鼓膜和内耳内侧壁的前庭窗之间。锤骨柄附着于鼓膜内侧面,锤骨小头与砧骨体构成关节,砧骨以其长脚和镫骨小头构成关节,镫骨底板即附着于前庭窗薄膜上。这样,听小骨即可将鼓膜传来声波的振动传进内耳。听肌有两块:鼓膜张肌及镫骨肌,都是横纹肌,各自附着于锤骨柄和镫骨颈部。此二块小肌肉在大声刺激,尤其是在1000赫兹以下的低频刺激时,可发生反射性收缩,增加此二块肌肉的张力,在他们共同作用下,能减少通过听小骨传入内耳的能量,以保护内耳。

  咽鼓管(或耳咽管,eustachiantube)为沟通鼻咽部和鼓室的一条扁管,全长约3.5~4厘米,可分骨性部和软骨部。咽鼓管通入咽的开口处,平时关闭,仅在吞咽或呵欠时才开启,以调节鼓室内的压力,使鼓膜内外压力维持平衡。因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故上呼吸道感染,可沿此管波及鼓室,引起中耳炎。

  内耳 位于颞骨岩部实质中,鼓室的内侧,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腔组成,故又称为迷路(labyrinth)。内耳主要部分为膜迷路,周围包以形状类似的骨囊,称骨迷路。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空隙内,充满外淋巴;膜迷路的管腔内充满内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淋巴液有营养和传递声波的作用。迷路由前向后,沿岩部长轴,依次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耳蜗为听觉感受器所在部位,前庭和半规管为位觉感受器所在处。

  耳蜗(cochlea)形状似蜗牛壳,是由一条骨质空管绕骨轴卷曲2.5~2.75周所形成。人的耳蜗全长约30毫米,由于盘成螺旋形,从底部到顶部仅高5毫米,底部最宽处直径约9毫米。蜗轴为骨质,中空,耳蜗神经纤维由此通过。蜗顶朝向前外方,为一盲端;蜗底朝向后内方,管口与前庭相接。由蜗轴向管的中央伸出一片薄骨,称骨质螺旋板,其末端游离,不达对侧壁。耳蜗外壁有螺旋韧带。骨质螺旋板的游离缘连接一强而富有弹性的纤维膜,称为基底膜,向外延伸到骨管的对侧壁并固定在螺旋韧带上。此外,自骨质螺旋板接近基底膜处斜着向上伸出一片薄膜至外侧壁,称为前庭膜,为前庭阶和蜗管之间的隔膜。这样,前庭膜和骨质螺旋板及附着于此板上的基底膜遂将耳蜗分成三个管道,即前庭阶、蜗管与鼓阶。前庭阶和鼓阶中充满外淋巴,此二管在蜗顶处通过蜗孔相通。而蜗管是膜性管,充满内淋巴。基底膜由耳蜗底部到顶部逐渐加宽,并在底部较硬,顶部较软。基底膜内含有24000条并列的基底膜横纤维。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为位于蜗管内的柯蒂氏器。

  蜗管(cochlear duct)为套于耳蜗内的膜性管,也随耳蜗呈2.5~2.75周旋转,其两端皆为盲管,一端伸入前庭内,并与前庭内膜性囊相通;另一端终于蜗顶。蜗管的外壁的螺旋韧带的表面覆有假复层上皮,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称血管纹,具有类似钠—钾泵的作用,对保持内、外淋巴间K 的浓度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柯蒂氏器(Corti′s organ)也称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位于基底膜上。由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组成。毛细胞有内、外两群:内毛细胞成单行排列于近蜗轴侧,在人约有2000~4400个;外毛细胞成3~5行排列于蜗管的外侧,在人约有11200~16000个。它们都是声音的感受细胞,细胞上表面有纤毛(也称听毛,auditoryhairs)约30~60根。支持细胞按其形态和位置可分为柱细胞和指细胞两种。柱细胞排成两列,内侧为内柱细胞,外侧为外柱细胞。柱细胞基部较宽,铺在基底膜上。内、外柱细胞中部互相分离,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隧道,内有神经纤维通过。细胞顶部相互嵌合。指细胞也分内、外两组,内指细胞位于内柱细胞内侧,排成一列;外指细胞在外柱细胞的外侧,有3~5列。支持细胞除了起支持作用外,还有另外的作用,即在它们之间存在几个较大的空隙,包括内、外隧道和纽耳氏间隙。在这些间隙中的液体其成分与外淋巴相同,并且通过基底膜上的小孔与鼓阶中的外淋巴相通,而与蜗管内的内淋巴相隔绝。这样,毛细胞顶部有听毛与盖膜相接触或插入盖膜的冻胶状物质中。盖膜内侧连蜗轴,外侧游离在内淋巴中,在毛细胞的底部,有耳蜗神经纤维分布。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31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