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白蛉为传染媒介。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内脏网状内皮系统,有时也侵犯皮肤网状内皮系统。其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利杜体阶段和前鞭毛体阶段。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病犬或患病的野生动物。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白蛉。当白蛉叮咬病人或病犬时,吸入含有利杜体的网状内皮细胞,进入白蛉胃内3日后发育成前鞭毛体,含有前鞭毛体的白蛉再次叮咬人时,使人体感染。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成年中男性多于女性。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人体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后,该虫在网状内皮细胞内生长繁殖,使网状内皮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使肝、脾、淋巴结肿大及骨髓增生。脾功能亢进时,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而球蛋白明显增加。久病后皮肤色素增加而发黑,这便是该病名称的来源。潜伏期为10个月~2年以上,多为3~5个月。主要病状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贫血,消瘦、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和血浆球蛋白增加。病人如不给予特效治疗结果大都死亡。目前,国内常用葡萄糖酸锑钠的水溶液治疗黑热病。该药可作静脉或肌肉注射,其疗效迅速显著,是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病人应卧床休息,给高蛋白饮食及多种维生素,同时要注意口腔和皮肤卫生。预防黑热病首先是管理传染源,彻底治愈病人,杀死传染病的狗。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于白蛉繁殖季节,在住宅附近用药物喷洒杀灭白蛉;堵塞墙缝,清除垃圾,减少白蛉的孳生地。并用细孔蚊帐,避免白蛉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