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免疫学 » 正文

抗原(antigen)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16

  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与致敏淋巴细胞等,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因此,抗原必须具有两种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原性;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反应性。构成抗原的条件是异物性、特异性及大分子性。异物性:是指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并未接触过的物质,或化学结构与机体自身成分不同。具备异物性的物质有三种:(1)异种物质,种族关系相距越远,组织结构间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如马血清及各种微生物与人的血缘关系远,故免疫原性就强;而马血清对驴来说,血缘关系很近,免疫原性也相对地弱。(2)同种异体物质,即同种但不同个体间的物质。如人的红细胞抗原(如ABO血型抗原)和人白细胞抗原等。(3)自身物质,自身物质一般不具免疫原性。但有些物质如自身隐蔽成分(晶体蛋白、精子等),在正常情况下借助屏障与免疫系统隔绝,一旦屏障破坏,则会漏入血流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成为自身抗原。因此,自身物质经外伤、感染、药物及射线的影响,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时,也可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特异性:即专一性。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刺激机体产生高针对性的免疫应答;二是只能与其对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而出现反应。如伤寒杆菌抗体只对伤寒杆菌起作用,对痢疾杆菌无作用,反之亦然。抗原的特异性是由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的化学集团的性质所决定的。这种决定和控制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大分子性:即抗原物质的分子量都比较大,通常在1万以上。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除此以外,作为抗原的大分子必需具有苯环氨基酸,而且这些苯环氨基酸必须暴露在该复合物分子的表面抗原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根据抗原物质所起的作用,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简称抗原。是一类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等都是完全抗原。

  半抗原(hapten)是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故又称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又可分为复合半抗原和简单半抗原。复合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只具免疫反应性,如绝大多数多糖(如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和所有的类脂等;简单半抗原既不具免疫原性,又不具免疫反应性,但能阻止抗体与相应抗原或复合半抗原结合。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产物等。

  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可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需要巨噬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相互协助,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自然界中多数抗原属于此类。如人血清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白喉类毒素、羊红细胞、大肠杆菌噬菌体和伤寒杆菌鞭毛抗原等。此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多为IgG(免疫球蛋白G)。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能在无胸腺或无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的机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抗原。如细菌的脂多糖、肺炎双球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等。所产生的抗体仅有IgM(免疫球蛋白M),而且多不引起免疫记忆。

  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等。

  同种异体抗原(alloantigen) 存在于人和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同卵孪生者除外)的抗原物质。当一个个体的细胞或组织进入另一机体时,可引起免疫应答。人类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和白细胞抗原均属此类。例如A型红细胞输入B型机体,B型机体内的抗A抗体能凝集A型红细胞,在补体参与下,导致A型红细胞溶解,发生输血反应。在人类白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所具有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除同卵孪生者外,皆不相同。因此在同种异体间进行皮肤及器官移植时,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是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一般自身组织对机体没有抗原性,但在外伤、感染、电离辐射、药物等影响下,可以发生变性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又可分为隐蔽的自身抗原和修饰的自身抗原两类。隐蔽的自身抗原在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或释放的抗原量很少,当外伤、感染或手术不慎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时,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如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的释放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眼葡萄膜色素抗原释放引起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释放引起男性不育;脑脊髓和神经抗原释放引起脱髓鞘脑脊髓炎和外周神经炎等。修饰的自身抗原是机体自身组织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药物等影响下,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后形成的,可以刺激自身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有的患者服用安替匹林或匹拉米洞等药物,可改变白细胞的某些表面化学结构,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成为自身抗原。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95 second(s), 932 queries, Memory 2.75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