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囊经松驰的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的疾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滑动型:为贲门前区胃底部随膈下食管、贲门疝入胸腔,可反复疝入和退回腹腔;(2)食管旁型:只部分胃底疝入胸腔而膈下食管及贲门仍在膈下;(3)混合型:除食管贲门疝入外,部分胃底与食管并行疝入胸腔。三型中以滑动型最为常见。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食管裂孔松驰增宽;(2)腹内压力增高。食管裂孔增宽可以是先天性,但更多是由于年龄增大,膈食管膜弹力组织萎缩,食管周围韧带松驰所引起。妊娠、肥胖、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均可使腹腔压力增高而诱发裂孔疝。此外,食管炎症、溃疡、肿瘤浸润及手术等引起食管缩短也可以造成食管裂孔疝
临床表现
1.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或隐痛或胀痛或紧压感,疼痛扩散范围较广,餐后30-60分钟发生,下蹲弯腰和平卧可诱发,亦有心前区痛或全胸痛,少数可呈急腹症表现。疼痛多在1小时内自行缓解,当食管旁疝发生嵌顿时,突然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及吞咽困难。 2.反流症状:嗳气、反酸、烧心、呃逆、呕吐等。 3.梗阻症状:当部分胃疝入胸腔或食管炎使食管变窄或痉挛,进食时有梗噎、下咽不顺或有食物停滞在胸骨后方,初为间歇性,久之可呈持续性。
诊断依据
1.胸骨后疼痛。 2.有反流症状及梗阻症状。 3.X线钡餐检查可见部分胃腔位于膈上。 4.内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移,食管缩短,插镜不到40cm即可见到胃粘膜。食管下段、贲门、胃体小弯侧有充血水肿、溃疡或疤痕狭窄等。
治疗原则
1.无症状或病情轻者不需治疗。 2.症状明显者应进行防治:(1)避免腹压升高;(2)饮食调节;(3)禁用或慎用能降低LES(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药物;(4)提高LES张力,促进食管、胃排空;(5)中和或抑制胃酸;(6)促进组织修复及保护粘膜;(7)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对于轻症无症状患者可不用药物。 2.当出现症状时,主要选用提高LES张力、促进食管、胃排空的药物,如吗丁琳或西沙必利为主。 3.如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则加用制酸药物,视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可选用一般制酸药、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及至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并适当加用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胶体铋剂,加丽珠得乐。
辅助检查
1.凡年龄较大、肥胖或具有腹腔压力增高者,若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烧灼感、梗阻感,且在餐后或卧位、下蹲时被诱发或加剧,直立或半卧位时缓解均提示有本病的可能。 2.诊断本病以检查框限“A”为主,特别要及早进行上胃肠检查或胃镜检查。 3.当疑有上腹疼痛与肝脏、胆道、或肺及纵膈疾病有重叠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
1.治愈:有手术指征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手术后症状改善或用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但停药又复发。 3.未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