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头痛常见的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常于1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50%以上病例有家族遗传史;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预防,应用预防性的药物和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临床表现
1.发作前可能有短暂的抑郁、坐立不安或厌食;有些病人可有闪光性暗点; 2.头痛为单侧性或弥漫性搏动性,如不治疗可维持数小时到数日,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 3.其发作的频率可每日几次或几月一次,女性患者多在月经前后发生; 4.发作时可有四肢发冷、脸色苍白及出冷汗等。
诊断依据
1.头痛呈发作性,多开始于一侧颞部呈搏动性痛,发作前可有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一般不超过24小时。 2.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相似,发作间歇期如常人。 3.可有家族史,可于紧张、劳累、睡眠不足、经期前后或期间、或某种饮食后发病。 4.排除脑肿瘤、高血压、癫痫和青光眼等所引起的头痛。
治疗原则
1.发作期:控制头痛。 2.缓解期:预防发作。
用药原则
1.本病的关键是预防发作,间歇期应选用心得安、尼莫地平、维生素E、苯塞定、阿米替林或安定等。 2.头痛发作时可选用颅痛定、安定及麦角胺咖啡因,必要时可用地塞米松。
辅助检查
1.对于初诊的头痛患者应选用检查框限“A”,部分病例可选用检查框限“B”中的1或2。 2.对于久治不愈或不能排除颅内血管畸型及头痛型癫痫的患者应选用检查框限“C”中的1或2项。
疗效评价
1.治愈:治疗后头痛不再发作。 2.好转: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减轻。 3.未愈: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均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