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造成局部肝组织炎症,坏死液化、脓液积聚而形成的脓肿。脓肿常为多发性,单发性者并非少见;右肝多于左肝;双侧受累者亦常有所见。脓肿大小不一。部分可迁延成慢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以农村地区为多见,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有关。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桿菌、副大肠桿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一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细菌侵入肝脏途径有:(1)胆道系统:这是最主要途径,常因结石或胆道蛔虫造成化脓性胆管炎,脓性胆汁沿胆管上行感染导致肝脓肿。(2)血行感染:全身任何部位感染致细菌随血循环进入肝脏。(3)淋巴系统:邻近脏器感染,细菌经淋巴回流入肝。当然细菌入肝能否引起肝脓肿,不但取决于细菌数量、毒力,还要取决于人体抵抗力和肝脏局部情况。随着诊疗水平提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纳差、乏力,严重时可出现黄疸。 2.肝区疼痛或伴有右肩牵涉痛。 3.右季肋部饱满,肋间皮肤呈凹陷性水肿,右上腹肌紧张,肝大,肝区叩痛和压痛。
诊断依据
1.发热、肝区疼痛,肝大,肝区叩痛及压痛。 2.白细胞升高,核左移。 3.X线示右膈肌抬高,活动受限。 4.B超检查显示肝内单个或多个液性暗区。
治疗原则
1.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少量输血。 2.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 3.手术疗法。
用药原则
1.一般肝脓肿选用A、B框限药物一种或几种联合静滴。 2.感染严重者,选用C项中一种强的抗生素静滴。
辅助检查
1.对一般肝脓肿患者以检查框限“A”项为主。 2.对慢性病或疑有肿瘤者或诊断困难者检查框限可包括“A”、“B”项。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示脓肿消失,无并发症。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B超示脓腔缩小。 3.未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加重,脓腔不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