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发育生物学 » 正文

着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19

着床是指胚泡通过与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孕卵与受精后的第3-4天进入宫腔,并在宫腔内游走2-3天,胚泡从透明带中脱出露出表面的滋养层。胚泡失去了透明带提高了着床能力。胚泡进入子宫腔后,要在子宫腔停留几天,目的是在子宫腔中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侵入。孕卵只有在着床以后才能从母血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胚胎发育成足月胎儿的需要。在着床过程中,包含相当复杂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着床前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分泌活动的出现和血液供应的增加。排卵后,随子宫内膜的分化,可在电镜下观察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上有许多指状突起,这种突起可能阿子宫腔上皮具有吸附胚泡于表面的能力。同时内膜腺体开始分泌一种粘多糖,有供应胚泡营养的作用。间质细胞分化成蜕膜细胞样细胞,为着床后形成胎盘作准备。子宫内膜的血管也随着内膜的增殖而增长,变弯曲呈螺旋状,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

1)附着 在胚泡中内细胞团附近的滋养层细胞上有许多纤毛样突起,它们与子宫腔上皮的纤毛样突起形成指状交叉衔接,可能是由于胚泡一端有粘稠物质,也可能是胚泡内膜表面上有电荷相互吸引,胚泡即可附着在内膜表面。

2)植入 胚泡附着后很快就侵入子宫内膜。侵入的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胚泡可分泌一种蛋白水解酶,分解上皮细胞之间的物质而形成缝隙,有利于胚泡侵入内膜的基质。约在受精9天以后,部分细胞开始相互融合,细胞间的界限消失,形成合体滋养层。大约再隔3天以后,入侵所造成的内膜创口完全修复,此时胚泡已被埋在肥厚的蜕膜层内而受到保护。

着床前内膜即已发生种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子宫腔内膜变成一个能吸附胚泡的表面,内膜腺体分泌粘多糖,内膜血管不断增长,同时间质细胞分裂活跃,所有这些都是为胚泡着床作好准备。着床后由于植入的刺激和组织溶解时产生组织酶的作用下,内膜进一步增厚,血液供应更为丰富,腺体分泌更加旺盛,间质细胞肥大,胞质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成为蜕膜细胞,这一系列的变化称蜕膜反应(decidual response)。此时的子宫内膜称蜕膜。一些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在妊娠后发生的蜕膜变化,是着床的准备状态;也有学者认为,是内膜对滋养层侵入发生的上皮性防御反应。总之,蜕膜细胞在向受精卵供应营养中起重要作用。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438 second(s), 959 queries, Memory 2.88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