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动物中最低等的一类,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约5000种,全部为固着生活,身体一般没有固定的形状,大多数种类为群体,形状各异,颜色鲜艳,有红、黄、橙、灰等。体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1米,甚至3米。体表具有极多的小孔,故称。小孔是水流入体内的开口,称入水孔。它们的身体比较松软,所以又称海绵动物(Spongia)。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洋里,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中都有分布,淡水里只有少数种类。
多孔动物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没有严密的组织分化,只是细胞间呈现出形态和机能的差别。外层细胞称皮层,细胞扁平多角形,有保护作用。在小孔周围有能收缩的细胞,可调节水量。有的种类有带小孔的孔细胞(porocyte),水可自此流入体内。内层细胞称胃层,有些种类由领细胞(choanocyte)构成,此种细胞椭圆形,具一鞭毛,鞭毛基部有一原生质的领,领为一圈微毛组成,领细胞可摄食。但是多数多孔动物的胃层是由扁平细胞构成,而领细胞只分布在鞭毛室的四壁。皮层和胃层细胞间为一层薄厚不等的非细胞结构,称中胶。中胶内散布有各种机能不同的细胞,有的可分泌形成骨针(spicule),以支持身体。骨针为多孔动物所特有,其成分为钙质、硅质、角质等,形状有单轴、三轴、四轴、六放,双盘等;还有一种角质纤维状的海绵丝(spongin)。
多孔动物从皮层到胃层间贯穿着一系列管道,是水进出的通道,称为水沟系,是多孔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多孔动物一端固着外物,游离端有一较大的孔,为水的出口,称出水孔。水经体表的入水孔进入,经过组成水沟系的一系列管道,最后到达体中央的中央腔,再由出水孔排出体外。水流经过水沟系时,领细胞即可摄取食物,吞入细胞内,进行细胞内消化,这属于低等的消化方式。水流经过水沟系也就完成了呼吸和排泄。有人统计,高7厘米,直径1厘米的一个白枝海绵,24小时有22.5公升海水通过,因此保证了食物和氧的供给和代谢产物的排除。这对多孔动物的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
多孔动物的无性生殖为出芽,即身体的任何部分都可形成芽体,由于芽体增多,形成庞大的群体。淡水里生活的淡水海绵体内可产生芽球(gemmule)。当冬季来临,海绵死亡,芽球沉入水底,待次年春季可发育成一新个体,这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多孔动物一般为雌雄同体,但都异体受精,精子和卵在中胶内形成,精子随水排出,进入另一海绵体内与卵结合。受精卵经卵裂,最后形成一半具鞭毛的小细胞;另一半为无鞭毛的大细胞的幼虫,称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通过沟系排出体外。具鞭毛细胞的一端内陷形成了内层,另一端的大细胞形成外层,后固着,发育为成体。这种动物极带鞭毛的小细胞形成胃层,而植物极不带鞭毛的大细胞形成皮层的逆转现象(inversion),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多孔动物的结构特殊,与其他的多细胞动物几乎无亲缘关系,故称为侧生动物(Parazoa)。
5000多种海绵中,依其骨针的成分和形式可分为3类。骨针为钙质,形式为单轴、三轴、四轴等,称为钙质海绵(Calcarea),全海产,约100种,如毛壶(Grantia)。骨针为硅质,均为三轴、六放形式,分布于深海,称六放海绵(Hexactinellida),如偕老同穴(Eu-plectella),我国南海有分布,其体内有1对俪虾(Spongi-colarenusta),终生生活在一起而得名。骨针为硅质,单轴、四轴形,但无六放形式,或具海绵丝,或骨针海绵丝二者都有,称寻常海绵(Demospongiae),淡水海水中均有分布。淡水中如针海绵(Spongilla);海产的如矶海绵(Reniera)、浴海绵(Euspongi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