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肥料的认识和施肥应用普遍存在着6类误区,应引起重视。
误区一:施肥对越靠近植株基部,肥料越易吸收。
植物茎吸收养分很少或不吸收。营养的吸收部位在根毛区。因此施肥于越靠近茎部越不容易吸收,如果施肥量过多,就容易出现“烧苗”现象。
误区二:农作物出现缺肥症状再施肥。
肥料施入水田需要3~5天,旱地5~7天才能被农作物利用。因此,作物出现缺肥症状后再施肥,则会造成农作物缺肥时间加长,造成减产。所以,施肥应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
误区三:只要农作物营养好,就能高产。
例:早稻处于早季气温低,土壤磷素释放少且缓慢,应多施普钙,而晚稻要少施,才能使营养生长顺利转入生殖生长。做好氮、磷、钾的合理施用量,使农作物平衡生长。
误区四:只要施入肥料,就会有肥效。
施肥的肥效与土壤特性、作物品种、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等诸多条件有关,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则极易造成养分流失,甚至缺肥的现象,沙质土较快,但流失也快,应少量多次施用的原则,粘土较慢,应施基肥,早施追肥。钾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有机肥、磷、钾肥较慢、流失也少、应早施。
误区五:只注重施肥数量,不注重养分含量。
购买肥料时要注意肥料养分含量,由于养分含量低,价格低廉,农村很有市场。施入氮、磷、钾不足,造成作物缺肥、缺素症发生,影响产量与雷竞技百科 。施肥太多、效益就越低。
误区六:重视大量元素、忽视中微量元素。作物需要的是大量元素,适当施用中微量元素,才不会造成植株畸形、落花落果,产品及品质下降。在施足大量元素的同时,配合施用微量元素,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