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铃病是指侵染棉铃造成危害的多种病害的通称,一般又叫烂铃。其中最重要的病害是棉花疫病,其次还有其他10余种由各种病原危害的铃病。江淮流域棉区雨水多,湿度大,容易发生烂铃。尤其是秋雨连绵,田间湿度增高,烂铃现象更为严重,受害轻的可造成棉铃脱落或僵瓣,形成烂铃,受害严重的,可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一、发生特点。棉田湿度大,特别是8-9月份连绵阴雨,田间经常积水,这是铃病发生的重要因子;种植密度大,田间荫蔽,通风透光差则烂铃率高;追施氮肥过多,有利病害发生,而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铃病有减轻趋势。此外,虫害造成的棉铃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凡是治虫不好,虫害严重的则烂铃也多。
二、防治技术。根据棉花烂铃发生原因和条件,应采取以下栽培管理为基础,防病治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虫棉品种,减轻铃期害虫危害,可降低病菌侵染危害的机率,当前适宜选用的品种有保铃棉32B、科棉1号等。
2、加强棉田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去除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改善棉田小气候,减少烂铃。做好开沟排水,降低棉田湿度。尤其在棉铃吐絮期间,遇多雨时期,及时清沟排水,做到雨过田干,棉田不留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烂铃的发生。科学施肥,施足基肥,适施苗肥、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前期宜多施氮肥,后期多施磷肥,补施钾肥,使棉株既不猛长,又不脱肥早衰,促进棉株稳健生长,达到增产防病的目的。
3、药剂防治。选择一般开花期30天后的棉田,在烂铃零星出现时进行施药防治,喷药的部位要集中在棉株的中、下部,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目前,防治烂铃的杀菌剂有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14%胶胺铜或15%铜胺杀菌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及时摘除病铃。棉田烂铃出现时要及时采摘,剥开晾干是目前生产上挽回损失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减少菌源,清洁田间,减少烂铃损失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