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识别
1、成虫:体长14-26毫米,体深褐色。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内、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有白色条纹,在环状纹与竖状纹间,自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线。后翅白色,呈紫红色或水红色闪光。
2、卵:半球形,卵粒不规则重叠2-3层,卵块上覆黄白色 绒毛。初产黄白色,孵化前紫黑色。
3、幼虫:成长幼虫体长38-51毫米。头部黑褐色,胸腹颜色变化较大,有黑色、土黄色或暗绿色等。虫口密度大时,体色较深。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内侧有三角形黑斑1对。
4、蛹:长18-23毫米,褐色至暗褐色。第4-7节背面近前缘密布小刻点,腹末有臀棘1对。
二、发生与为害。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歙县1年发生5-6代。近几年,菊花地里的该虫始发于6月下旬,止于11月中下旬,基本上每月1代,第2、3、4代为害重。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醋酒液及发酵的胡萝卜、豆饼、麦芽、牛粪等有很强的趋性。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菊花上,尤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初孵幼虫群集卵块附近叶背啃食,留上表皮和叶脉,出现筛网状花叶,有时咬食花蕾和花瓣,造成残破。2龄后分散为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表现为背光性,傍晚开始取食,黎明即躲藏,阴雨天可少量取食,一般以晚上9-12时取食最烈。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将全田菊花叶片吃光,仅留下光杆,并迁移其他田继续危害。幼虫6龄,老熟后在3-6厘米表土内造一卵圆形土室化蛹,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斜纹夜蛾为喜温性害虫,抗寒力弱。水肥条件好、生长茂密的田块虫口密度大,发生重。土壤干燥对化蛹、羽化不利,大雨、暴雨对低龄幼虫和蛹不利。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⑴诱杀成虫。斜纹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和90%敌百虫1份的糖醋液诱杀成虫,效果均好。⑵清除田间及其周围的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及栖息场所;适时深中耕,消灭土中的老熟幼虫和蛹;在管理过程中,结合田间其他农事活动及时摘除虫卵叶和初孵幼虫叶,集中深埋或销毁。
2、药剂防治:⑴用药原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少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选用几种不同类农药品种进行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以延缓斜纹夜蛾抗药性的产生;喷施药液时要均匀周到,植株根际附近地面要喷到、喷细致;注意严格遵守用药安全,注意收获的间隔期,确保贡菊产品安全。⑵用药时期。宜在卵孵盛期至3龄前用药防治,4龄后施药应在傍晚进行。⑶选用药剂。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3.5%锐丹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1500倍液、15%安打悬浮剂3000-6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1%阿维菌素25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亩用药液量50-75千克。每亩加入杀虫双100克,可抑制卵块孵化和捕杀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