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水稻三化螟防治新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27
   随着水稻种植制度的变化,稻作区第2、3、4代三化螟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虽然一些农民施了药,但是收效甚微。水稻三化螟难治,在平常农业生产上应采取那些对策呢?

    推广栽培防治
    一是提倡水稻品种单一化。做到一个农业生产生态区域一品,一般要求1个圩口1个品种,二是在同一地区尽量减少混裁现象。三是大力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使水稻生育期尽可能提前,三化螟盛孵期错开;四是选择高产、早熟、耐虫的品种。

    适时适期用药
    依老经验自己确定防治时间,有人甚至每隔5-7天就打1次药,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治3、 4代三化螟白穗要在卵孵盛期内,于水稻破口5%-10%时用1次药,以后每隔 5—6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

    注意轮换用药
    一方面现在不少农民往往在一次使用某种农药取得较好的防效后,便对该种农药产生好感而长期使用;另一方面现在复配的杀螟新农药很多,大多都含有三唑磷及其复配剂,往往是换名不换药,农药经销商热衷于推广所谓新农药,牟取利润,殊不如,这样做的结果会引起螟虫对该种农药抗性的增强,敏感性降低,影响防效。所以,治螟的农药要轮换交替使用。

    保持浅水层
    水稻生育期不同,蚁螟侵入部位和侵入率也不一样,但三化螟危害的部位都处于稻株基部,一般离水面2- 8厘米,所以施药前要求田间灌水深度达到10—12厘米,待螟虫爬到水稻植株中、上部时施药。但很多农民常常忽视这一点,有的因水利条件限制,甚至误认为保持浅水层就是稻株上有水,趁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药,其结果防治效果差。

    用水量要足
    水稻螟虫栖息于稻株内部,喷药液量不足,就会使药剂滞留于稻株表面,难以接触虫体。因此防治三化螟时,在保证适量用药的前提下,用水量十分关键,每亩喷洒药液量应为50-60千克以上。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594 second(s), 111 queries, Memory 1.17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