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壮秧 秧苗是缩短返青期的重要基础条件。壮秧能够比徒长的秧苗具有更好的抗植伤效果。培育壮秧,需要应用优良稻种、把握播种密度、进行配方施肥、搞好浅水管理、防治病虫。在品种的应用上,一定要用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优良稻种。在播种密度上,要结合当地的插秧时间,保证秧苗移栽时不出现因过密死蘖的现象。在肥料应用上,要注意腐熟的有机肥加上商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严禁偏用氮肥,以免发生秧苗徒长。要在保证秧田有水做到田间表层浅水管理。另外,要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病虫,以免成灾。
2.用好送嫁肥、送嫁药 在移栽前的5~7天,结合当地情况对移栽前的秧田施用防治螟虫和病害的农药,送嫁肥一般每667平方米秧田施用尿素5~7千克,送嫁药则要按照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的建议实施。
3.搞好大田的整地,用好基肥,适度增施速效氮肥 大田的条件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施肥一般要求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三素复合肥50千克、尿素5千克。要求施肥均匀。整地要达到土平泥活,肥水交融。
4.选好移栽天气 晚稻的插秧正直高温时期,为了减少移栽时的植伤影响,应该尽量选在阴天或者小雨天插秧。如果选在晴天插秧,植伤较重的根部无法完成应有的水肥吸收量来供给地上部分的生长需要。当这种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地上部分的蒸腾量还是居高不下,秧苗就会以坏死掉一部分叶面积、“丢卒保车”来保住秧苗不死。晴天插秧以后田间出现一层秧苗叶片的黄色枯死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此。
5.减少植伤,提倡带泥移栽 移栽前一周,应使秧田的厢面灌上5~10厘米的水层,以软化表土,利于拔秧。拔秧时要尽量减少拔秧后根的“淘洗”现象,使秧苗的根适当带一些泥,以减少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