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三唑酮防治小麦全蚀病有一定效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9
核心提示:《20%三唑酮乳油防治小麦全蚀病技术》记载,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全蚀病在曲阜市迅速蔓延危害,他们用20%三唑酮乳油防治该病,取得较好效果。
  《20%三唑酮乳油防治小麦全蚀病技术》记载,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全蚀病在曲阜市迅速蔓延危害,他们用20%三唑酮乳油防治该病,取得较好效果。据试验,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0.3%拌种,对白穗的防效分别为32.9%、46.7%、48.3%,按种子重量0.3%拌种处理对小麦出苗有一定影响,出苗率平均降低5.74%。起身拔节期灌根试验,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2000倍液、3000倍液100公斤对小麦茎基部喷药,对白穗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1.4%、50.7%、39.6%。土壤处理试验,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0.25公斤、0.4公斤、0.5公斤加细沙土30公斤于耕整前撒施,对白穗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4.6%、74.2%、77.9%。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对全蚀病零星病田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0.2%拌种,轻病田辅以第二年起身拔节期用2000倍液灌根,重病田再结合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0.4-0.5公斤处理土壤的化学防治方法。当地大面积应用这项技术后,对全蚀病平均防效达64.3%,增产11.4%。从1992年秋种开始,曲阜市连续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累计用药面积32.4万亩次,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由1990年的8.43万亩下降到1995年的0.463万亩。

文章说,用三唑酮防治小麦全蚀病有较好效果,并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有很好的兼治作用。但用三唑酮拌种不能随意增加用药量,否则容易产生药害。起身拔节期用三唑酮灌根可结合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进行。

全蚀病在我省发生面积较小,小麦后期出现白穗现象不一定就是受到了全蚀病危害,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也可能引起白穗,生产上应在当地植保部门的帮助下辨清病害,有针对性地防治。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变成灰黑色,重病株的次生根也局部变黑,严重时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小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抽穗灌浆期病株出现白穗,病根变黑,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易于拔起,但不易倒伏,这是成株期特有的症状。对于严重发生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最好轮作换茬,减少全蚀病菌源积累,控制病情发展。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220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