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即玉蕈,味道鲜美,适口性较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日本需求量倍增,市场潜力极大,已成为日本五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995年我所从日本引进高产菌株,随后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在室内试验栽培获得成功,并在室外大面积栽培获得较高产量。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真姬菇属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试验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而子实体发生需要较低的温度。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子实体分化和生长适宜温度为13-17℃。真姬菇是一种好气喜湿菌类,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新鲜空气,空间湿度要求达85-90%,培养料的pH值适宜在6.5-7.5,含水量为65-70%。适度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
二、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由于真姬菇为低温型菇类,出菇季节在深秋至春季较适宜,所以南方地区在9月份开始生产菌袋较适宜,而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室外排场出菇较好。
2、培养料配制。较适宜真姬菇生长的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5%,麦麸15%,玉米粉3%,黄豆粉3%,石膏2%,石灰1%,蔗糖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培养料配制:先将木屑、麦麸、玉米粉和黄豆粉按比例称量后,倒在水泥场上混匀,而后将石膏、石灰、蔗糖和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溶于适量的清水中,搅匀,与上述主料调配,使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pH值调至6.5-7.5。?
3、装袋灭菌。采用17厘米×30厘米耐压塑料袋,每袋装料约400克,高压灭菌(122℃)保持3-4小时或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
4、接菌与发菌。培养料灭菌后预冷至25℃以下接菌。真姬菇的接菌量应多一些,每瓶栽培种接约30袋为宜。由于发菌期间正值夏秋高温季节,因此发菌室应选在阴凉干燥地区,以双袋背靠成条堆放,每条堆高7-8层,待发菌半袋时,进行翻堆(翻2-3次),用排气扇进行短时间换气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发菌。一般经过45-55天后,菌丝可长满袋。当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菌丝体由浅灰色变成浓白色,培养料已成整块状,菌丝开始扭结。
5、室外拱棚方式栽培。选择地下水位较高的田块,除草整地后,搭草棚,棚宽2.5米,分2畦,上部再搭塑料拱棚,高度为2.2米,草棚与塑料棚组成覆式大棚。菌袋采用畦面排场或搭双层架排场。
6、出菇期管理。当菌袋菌丝体开始出现扭结时,打开菌袋,往菌袋内注入清水,静放3-4小时后,再把水倒出,然后排场。用地膜或湿报纸覆盖菌袋,保湿、催蕾。温度控制在14-16℃。经过3-4天后菌袋发生二次发菌时,去掉覆盖物,适当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透光度,促进原基分化。当菌袋表面形成密密的针状菌蕾时,用铁丝耙将菌袋四周的原基轻轻地刮掉,留下直径5-6厘米的中央一块原基。保证这些子实体能获得充分的营养,促进生长整齐(一般每袋可获15-20朵商品菇)。此期间温度应保持18℃以下,超过20℃影响子实体生长。空间湿度应保持85-90%,采用地面倒水和空间喷雾方法,增加空间湿度。注意不能直接向菌蕾喷水,否则易造成烂蕾。
7、适时采收,保证雷竞技百科 。真姬菇自针状子实体形成到采收需15-18天,真姬菇为丛生状,每丛可长菇15-20朵,当其中最大一朵的菌盖有3.5厘米时,应将整丛菇全部采下来,采后逐丛排放于筐内,取回分朵。用利刀削去菇脚及杂物,留菇柄长5厘米,然后按菌盖大小分级包装。
8、采收后管理。头潮菇采收后应及时去除残留的菌根和死菇,挖去表层1厘米培养料,喷足水分后,用塑料膜覆盖好菌袋,让菌丝体充分恢复发菌,然后转入第二潮出菇管理,必要时可增喷氮、磷、钾混合营养液增加营养。一般可采收三潮菇,生物效率达40-80%。
三、病虫害防治
1、绿霉:真姬菇在下地排场催蕾时,一些菌袋表面会发生绿霉,发现时应及时挖除并用手提式喷雾器上600倍多菌灵药液,防止进一步扩展。
2、野蛞蝓:在田间畦栽时,蛞蝓发生较多,该虫白天躲藏于土层下,晚上出来取食菇体,造成缺刻,影响雷竞技百科 。防治方法:采用3%密达颗粒剂,散撒于畦面土壤上诱杀该虫。
3、菇蝇:当菇体采收时会吸引菇蝇成虫进入菇棚。成虫在菇体上产卵,孵化后形成虫蛆危害菇体影响产量。防治方法:用25%功夫菊酯1000倍对菇棚四周喷雾,杀死菇蝇成虫,减少虫量,控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