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此时为种子萌发出土阶段。应保持较高的苗床温度,防止浆籽或僵芽?一般以25℃~30℃为宜。苗子出土后至真叶出现前,此时是下胚轴生长的关键时期,应降低苗床温度,防止产生“高腿苗”,一般以20℃~25℃为宜。待苗子真叶出现后,下胚轴快速生长基本结束,真叶开始快速生长,此时应适当提高幼苗白天温度以25℃~30℃为宜,夜间温度不低于15℃。白天增加通风量。
2.增加苗期光照时间:由于温度高、光照短、光线弱,往往造成苗发黄、叶色淡、叶片薄、植株长势弱。因此,在育苗期间应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每天保证6~8小时。及时清除薄膜表面杂物和水滴、雾滴,增加透光率。
3.及时防病:苗期易出现低温或高温,形成弱苗,加之光照不足和湿度较大等原因,易发生猝倒病。生产上除应加强苗期温、湿度及光照管理外,还应及时喷药防病。可喷施600~800倍甲基托布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