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受水霉类或绵霉类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病原体为丝状,一端像树根一样附着在鱼体受伤处,可深入到损伤坏死的皮肤和肌肉内,称为内菌丝,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伸出体外的称外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长达3厘米,形成肉眼能见到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其繁殖适宜温度是13~18℃。如果鱼体受到机械损伤,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擦伤掉鳞,就会受水霉感染,发病率极高,病情发展很快,全身都能感染,尤其是受伤处。
症状:
感染初期病鱼体表发白,常缓慢地在水的表层游动。接着肉眼可以观察到稀疏而短的菌丝,1~2天后就发展成棉絮状,尾部如同包着一层丝棉一样,严重时病鱼失去平衡能力,长满水霉的尾部下沉,鱼体几乎垂直停留于水中。花鲈得了水霉病,治疗十分困难,大多死去,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防治:
①捕捞运输中操作要小心,尽量不使鱼体受伤。受伤后均可感染,而未受伤的一般不受感染。②放养下池之前的鱼体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药浴10~15分钟,或在2%~4%食盐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③用万分之4的食盐、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对预防水霉病有一定的作用。④提高水温,是预防水霉病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水霉繁殖适宜水温是13~18℃,如把水温提高到28~30℃,基本上可抑制水霉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