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中的氨氮来源主要有三种:鱼类粪便、肥料、残饵及动植物尸体分解产生;当溶氧不足时,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鱼虾体内代谢产生,通过鳃、尿液等向水体排放。
那么如何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呢?
1.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消毒,去除氨氮。
2.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盐度等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
3.在池塘中培育良好的藻相,使用增氧机、底部增氧剂等,保持充足的溶氧,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浓度。
4.使用优质饲料,降低饵料系数,避免过量投喂,减少残饵,减少氨氮的排放量。
5.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和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将有害的氨氮氧化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6.其他措施:包括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控制水体pH在7.6-8.5之间,避免池塘的pH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