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生产技术?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 正文

鳟鱼疾病发生原因与预防管理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9-08-27
核心提示:生命体的任何不舒适或不正常皆可称为疾病,包括病原的感染,环境水土的不适应,营养供应的缺失或不平衡,及遗传的缺陷或组织细胞的异常等,它们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不良的环境因素: (1)放养密度过高。 (2)鱼池不清洁。 (3)

生命体的任何不舒适或不正常皆可称为疾病,包括病原的感染,环境水土的不适应,营养供应的缺失或不平衡,及遗传的缺陷或组织细胞的异常等,它们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不良的环境因素:

(1)放养密度过高。

(2)鱼池不清洁。

(3)高水温。

(4)低溶氧。

(5)污染物质。

(6)水中悬浮微粒过多。

(7)筛选、移池、药物的使用等人为因素。

2. 病原的污染

(1)由卵传染。

(2)病鱼、病媒或带病原鱼的传染。

(3)水源、鱼池内的传染。

3. 鱼健康条件的改变:

(1)营养不良。

(2)维生素或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均衡。

(3)幼苗期或性成熟期,抵抗力较弱。

预防管理:

疾病的发生有时很难避免,但良好的管理可减少疾病的发生与蔓延,疾病的预防管理除注意日常的喂饲、清池与筛选分池外,在每一个养成阶段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更需特别注意某些容易发生的疾病,提早发现、提早处理,以减少损失。

1. 孵化器、饲养池等於使用前需先经清洗消毒,减少病原体等的污染残留。

2. 孵化池水温不要超过13℃,并小心药物或重金属等的影响,以免影响孵化率或提早孵化。

3. 上浮鱼苗开食驯饵的时间不能太晚,以免因饥饿发生大小参差,残食或发育不良形成大头鱼。

4. INP和IHN易感染2月龄左右的稚鱼,且会造成大量死亡,若不幸发生IPN或IHN时,需淘汰整批鱼,消毒鱼池,以免病毒残存。

5. 春末水温升高时,特别注意寄生 性与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尤其水温於15℃以上时,特别小心三代虫和小瓜虫病的爆发,及早处理,以减少损失。

6. 夏日高水温期需降低放养密度减少喂饵量,小心鳃病或其他细菌性疾病发生。

7. 冬日水温低,代谢减少,避免喂饲太多,尤其於寒流前後或日夜温差大时。

8. 暴雨、梅雨季时,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提早处理,预防鳃病发生。

9. 流行病後的活存鱼,抵抗力弱,成长缓慢,易发生疾病,需特别注意水质的维护与维生素的补充。

分享:
关键词: 鳟鱼 疾病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0.019 second(s), 950 queries, Memory 3.34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