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鲫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大型鲫鱼,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生长速度比本地鲫鱼快1-2倍。白鲫适应性强,耐寒耐高温;性成熟早,繁殖率高;养殖成本低,它与白鲢吃相似的饵料,但售价比白鲢高60%以上。近几年内江市推广养殖以来,白鲫亩产量由原几十公斤猛涨到200-300公斤,成为当地池搪成鱼养殖中仅次于鲢鳙、草鱼而位居第三。
一、人工繁殖
1.亲鱼培育。选择2-3龄、体重0.5公斤以上的雌鱼和2龄、体重0. 25公斤以上的雄鱼作亲鱼。亲鱼地面积以1-2亩、水深1-1.2米为宜。放鱼前7-10天,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干塘消毒,或120-150公斤带水消毒:放鱼前4一5天,每亩鱼池施有机肥300-500公斤作基肥。亲鱼人池培育一般从春季水温升至10℃以上开始,亩放亲鱼200公斤左右。投饵以米糠、麸皮、枯饼等精饲料为主,每天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一5%,以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为度。施肥以人畜粪为主,3.5天施1次,每次亩施 150-200公斤。施肥量根据水质和肥料情况而定,以保持水体透明度约35厘米为宜。
2.产卵孵化。产卵池从几十平方米到1-2亩均可,视生产规模而定,水深以1米左右为宜。先将产卵池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于塘消毒。鱼巢可用质地软、分枝多、不易腐烂、表面光滑、不含毒质的棕桐皮、柳树根等制成。鱼巢要扎成束,系在竹竿上,成环形式或筏式。春未夏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把亲鱼移人产卵池,加水至见鱼背鳍,使鱼贴底游动、晒背2,4小时后再灌水,以促其产卵。傍晚将鱼巢放人产卵池中,翌日早晨鱼便会在其上产卵。在产卵高潮时,取出已着卵鱼巢,补放新鱼巢。每100公斤亲鱼放鱼巢40-60个,放人水面下,但又不要触泥。
孵化培育池以面积1一2亩、水深1-1.2米为宜。鱼卵下池前7-10天清塘消毒,方法同亲鱼地消毒。鱼巢着卵后将其轻轻移人孵化池中,固定在水面下10厘米左右。如遇水温下降至15℃时。应向深处暂沉。但不能放在泥底上。每亩放卵量可控制在30万粒左右,以保持鱼苗密度在15万尾上下。水温在20℃-24℃时,受精卵可在45-48小时内孵化。
3.鱼苗培育。鱼苗出膜前1天施入基肥,亩施人畜粪200-3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供鱼苗摄食。鱼苗出膜后3-5天能平游时,将鱼巢轻轻取出,开始投喂饵料。前2天投喂蛋黄,每10万尾鱼苗喂1个。将蛋黄揉细带水泼喂,每天喂1-2次。以后喂豆浆,每天喂2-3次,每次每亩喂黄豆0.7-0.8公斤(出浆12-13公斤)。每隔1-2天追肥1次,每次亩施人畜粪水50- 80公斤,使池水肥度稳定,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为宜。当鱼苗长到2厘米左右时,改投喂麸皮、米糠、枯饼等精饲料,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2-3公斤。鱼苗长到2.5-3厘米时,即可筛选投放成鱼池中饲养。
二、成鱼饲养
1.放养密度要适当。尽管白鲫的成鱼饲养可用隔年鱼种,也可用当年鱼苗,但苗种的放养密度必须适当,密度过大,起水白鲫的个体重达不到15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过稀又浪费了水体与饲料,鱼产量也低。实践表明,在有一般混合饲料喂养的条件下,冬末春初亩放尾重10-15克的隔年鱼种1500-2000尾,6月初再补放3厘米左右的当年鱼苗3000)尾,年底可亩产成鱼300公斤、尾重10-15克的鱼种2000尾以上;若亩放当年头批培育出来的鱼苗3000-4000)尾,也能获得亩产成鱼250-300公斤的好收成。如果饲料的雷竞技百科 提高(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不仅尾重可长到200)克以上,而且产量也能达到400公斤左右。
2.混养鱼类要选好。白鲫与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纺)的混养效果最好,因为其粪便与残渣富含有机碎屑并可能转化成浮游生物,正好供白鲫摄食。为了充分发挥水域的生产潜力,还应混养少量的鲢、鳙、鲤鱼,但这几种鱼的合计产量以不超过鱼塘总产量的15%-20%为宜。在投饵时,应注意先投草料,再投颗料饲料和粉状伺料,以免草食性鱼类来抢食精料。
3.饲料肥料要充足。白鲫是兼食浮游生物的杂食性鱼类,故要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培育足够天然饵料促鱼摄食。同时要投喂枯饼、米糠、麸皮等精饲料,以满足白鲫快长的需要。
4.夏秋时节要轮捕。夏、秋时节,可以也应当轮捕一部分尾重达100克以上的个体上市销售(此时正值鱼货淡季),以减轻池塘的负载,促进小规格鱼种的生长发育。这无论就市场商品调节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都是可取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