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生产技术? 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 正文

白羽肉种鸡平养肉种鸡的受精率问题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6-01-31 来源:烟台益生
核心提示:肉用种鸡的种蛋受精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孵化场及种禽场的经济效益,笼养肉种鸡可以通过一些人为操作措施的实施来保证及提高其

肉用种鸡的种蛋受精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孵化场及种禽场的经济效益,笼养肉种鸡可以通过一些人为操作措施的实施来保证及提高其受精率的水平,但平养肉种鸡要做到使受精率水平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则需要有更为复杂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一、科学而合理地培育好种公鸡,是确保种鸡受精率水平的基本条件。健壮而又合乎要求的种公鸡是保证受精率水平的必要因素,种公鸡饲养目标是将其培育成腿长、平胸、性器官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成45度、且无腿足疾病的健壮雄鸡。如果公鸡腿粗短,胸丰满,则在交配时不易平稳地抓住母鸡的肩背且不利于精液准确地送入到母鸡生殖道;同样带有腿足疾病的种公鸡交配活动的成绩也会大大降低。

由于鸡腿骨的生长在9周龄前较为迅速,9周龄以后生长则渐趋缓慢,因此对种公鸡的限制饲养则不能与种母鸡采取同样的方案。公母分开培育是肉种鸡饲养所必要的管理方法。

在培育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腿足病的发生,这主要从两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对垫料的管理,要求其松软,忌滑、无硬物、尘物等,这样可以减少腿足部的刮伤,刺伤,减少葡萄球菌病的发生与感染;另一方面要杜绝其在育成过程中过度超重,过度超重会导致腿中的变形及足掌部的感染。

总之,良好的体格,体重及性器官的发育是保证鸡群配种期受精率水平的必要前提,即使公母混群以后,同样需要对公鸡的体重进行鉴测,以保持其合理的增重,维持其良好的配种能力。

二.具体解决好种鸡生产周期中受精率水平较低阶段的技术问题。

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一般认为在种鸡初产期、45周龄以后受精率水平较低的阶段。

1.初产期的受精率水平偏低是我们在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种公鸡的性成熟稍迟于母鸡。造成性成熟偏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公鸡群固有的遗传性质的特点,种公鸡一般性成熟晚于母鸡1-2周;另一个原因在于肉用种鸡育成是中期即613周时,没有能够很好地控制好体重,而在16周以后,在性器官开始发育的阶段给予了较严厉的限制饲喂,使得公鸡的性成熟推迟,从而影响到种鸡群早期的受精率。同时,在公母混群以后,如果公鸡料桶管理不善,可能使母鸡能够采食到公鸡料,这样公鸡实际的采食份额就会降低,同样会影响到其性成熟的时间而影响到初产期的受精率。

针对上述原因,要使公鸡在培育期的中期达到标准的目标体重。如果因操作失误而不能达到预期的体重则在16周龄以后要保持其适宜的体增重以便保证其性器官的正常发育,避免因过度地限饲而影响到公鸡性成熟的正常发育。

245周龄以后:这一阶段受精率水平开始下降是因为从36周龄起公鸡的睾丸开始衰退变小,产生精子的数量与雷竞技百科 均有下降,对于母鸡而言,由于随着日龄的增加,其体脂也越来越多地浸润到贮精腺(位于母鸡阴道与子宫的结合部)中,造成了精子的贮存困难,从而造成了受精率水平的下降。对于上述原因,一方面可以准备部分在45周龄培育成熟的新公鸡对老公鸡进行轮换,另一方面,多关注公鸡体况的管理,注意公鸡不能超重,也不能体重体重不达标,注意公母比例,及时淘汰过大、过小、鸡冠苍白、泄殖腔不红润、瘸腿等不好的公鸡。对于肉种母鸡,建议要严格地根据其体重及产蛋情况进行限制饲喂,以避免脂肪在其体内过多的沉积,这不仅有益于受精率的水平,对保证产蛋也十分有利。

三、加强防疫与防疫的管理,杜绝疾病因素对受精率的影响

疾病对于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均有较明显的影响,这就需要种鸡场有较严格的防疫与防病计划,并且切实实施。对于受精率影响较大的一些疾病如:损伤性的腿足病,葡萄球菌病,坏死性肠炎、组织滴虫病、鸡大肠杆菌病等,在生产中要做到以防为主,一旦发现要及早处理,以避免损失。对于发病的公鸡要及时挑出或治疗或淘汰。在正常生产中,腿足病是影响受精率的一个重要疾病,其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物理性损伤引起的,有营养因素如缺钙和公鸡过度超重引起的,同时还有疾病如葡萄球菌病等引起的,我们要根据原因及时采取对策。

对于平养肉种鸡而言,生产中能保证科学而合理地培育,在产蛋期进行好严格的体重控制,并配套以有效的防疫管理与日常管理是能够保证其良好的受精率的水平的。
编辑:foodnews

分享: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242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9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