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由于刚孵出的幼雏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温度的变化较敏感,而雏鸡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才能使体温保持相对的恒定。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雏鸡生理功能将发生变化,在超出一定的极限范围时就会引起鸡体代谢紊乱、免疫力抑制,甚至死亡。因此,要提高育雏鸡的成活率,就要把握和及时调节好育雏的适宜温度。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看鸡施温”。如雏鸡聚集成堆,说明温度偏低,需加温;雏鸡远离热源时饮水,张口呼吸,说明温度偏高,应降温;分布均匀,叫声欢快,说明温度适宜。
此外,在实施疫苗接种及疫苗反应期内或遇到严重应激因素时,可暂时提高舍温1-2℃。
总之,育雏鸡的温度是否适宜,要参照温度计,更要“看鸡施温”,即通过观察雏鸡的精神状况、行为表现、活动规律等来适时调节育雏温度。其原则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夜间宜高,白天、中午宜低;刮风阴雨天宜高,晴天宜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