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因素同 受精率的遗传力很低。不同品种(系)乃至不同的个体的配种能力均有差异。近交程度高的纯系受精率较杂交的群体为低。从受精率的遗传潜力来看,初产期受精率迅速上升,从产蛋高峰期到产蛋中后期,高受精率维持的时间较长,产蛋后期受精率明显下降。青年种鸭较老龄鸭的受精率为高,第一年受精最高,第二年下降。
2、饲养因素 种鸭的受精率不仅受到公母鸭双方生殖系统生殖机能的影响外,受到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种鸭日粮营养成分不全面,或者缺乏与繁殖有关的维生素A、D3、E、B12、泛酸、生物素、吡哆醇和锰等营养物质,影响受精率的高低。
3、管理因素 饲养方式不同,受精率的高低有差别,放牧饲养优于舍饲饲养。饲养密度过大,垫料潮湿,光照管理混乱,以及种鸭的体重太大、太肥等因素也影响受精率的高低。
4、繁殖技术 配种方式不同受精率也有差异,大群配种比小间配种的受精率高;公母比例不当,公鸭过多过小;母鸭输卵管受到感染;种蛋保存时间过长;公鸭的年龄太大等因素也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5、其他因素 母鸭感染大肠杆菌病以及不同的季节等影响种蛋受精率的高低。
(二)提高种鸭受精率的措施
1、种鸭的配种年龄、种用年限、配种比例和方法要适宜。在后备肉用种公鸭的选择时,公母比例为1:3或1:4。在产蛋前按1:5选留公鸭,在大群饲养条件下可按1:5.5或1:6,同样具有较高的受精率。
2、对留种公鸭进行严格的选择,选择体质健壮、体型符合品种特征的公鸭留种,在产蛋前应对公鸭的性反射强弱进行选择。
3、通过人工采取公鸭精液,进行品质鉴定,把精液品质不好的公鸭淘汰,将精液品质优良、性欲旺盛的公鸭留作种用。甚至还可以扩大公母的配种比例,提高优良公鸭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