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养鸭场,在饲养管理中忽视了鸭场的环境卫生,更有的不注重疫病预防,特别是饲养1-2年又没有出现大问题的鸭场,更认为搞好鸭场的兽医卫生与防疫无关紧要。殊不知这个侥幸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威胁,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使几年的鸭场盈利付诸东流,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对鸭场的兽医卫生和疫病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一、场址选择。鸭场应建在稍有坡度的场地上,以利于排水和鸭群卫生。鸭场场地的土壤要求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能保证场地的干燥。鸭场的水源要充足,位置要适当,水中无异臭或异味,水质澄清,最好是流动水。鸭场内的工作区和生活区要分开,注意鸭群的卫生防疫。鸭场布局要就地势的高低和主导风向,按防疫需要合理安排免疫程序。依次为职工生活管理区——鸭饲养区——粪污处理区。注意鸭舍的朝向,最好坐北朝南,与主导风向呈30-40°为最适宜。鸭舍南窗要大而低,北窗要小而高,跨度以8-10米为宜,过长时,中间要隔成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单间,以防拥挤。
二、育雏鸭舍。育雏舍是饲养30日龄前雏鸭的地方。因刚出壳的雏鸭身体弱小娇嫩,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必须要对其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首先,育雏舍要设有消毒池,池内填充草苫、麦秸、稻草等,将消毒液倾于池内,使药液充分湿透填充物,一切进出车辆和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后方可进出育雏舍。其次,每次进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消毒,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0.2%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消毒要触及各个角落,不得留有死角。第三,育雏要采用“全进全出”制度,以利于彻底消毒和饲养管理。第四,严禁从有疫病发生的鸭场购入雏鸭。第五,及时剔除病残弱鸭。第六,搞好疫病防治,可于1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可以避免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或发生后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7日龄注射大肠杆菌-浆膜炎混合菌苗,可较有效地控制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第七,注意雏鸭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
三、青年鸭舍。青年鸭是指31日龄至开产前的中鸭。这个阶段鸭生长发育迅速,对外界环境条件已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也是鸭副伤寒、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病、鸭链球菌病、鸭球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的高发时期,这些疫病的发生多与饲养、免疫或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年鸭舍要保持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冬暖夏凉。圈内要铺有干垫草,如经日光暴晒过的稻草、麦秸等,并要勤换,使之经常保持干燥。食盆、饮水器每天要洗刷干净后放于干燥处待用。注意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饲养12-15只为宜。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锻炼强健的体质,保持适当的肥度,确保适时开产。搞好疫病防治,定期投喂抗球虫药,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60-70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和鸭瘟疫苗、禽霍乱疫苗。开产前注射产蛋下降综合症疫苗和鸭瘟疫苗加强免疫。
四、产蛋鸭舍。圈养产蛋鸭的适宜温度是10-20℃,在严寒酷暑时,要注意鸭舍的防寒和降温。对鸭舍的垫草要勤起勤换。保持干燥清洁,圈内四周可垫厚些的干草,以供产蛋之用。运动场应每天清扫,垫以干沙或木屑。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鸭全部出售后,要对鸭圈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彻底清扫圈内和运动场内的粪便、垫料、污物。对饲养用具彻底清洗、消毒、晾干后备用。在一个产蛋期内一般可不使用疫苗,以免影响产蛋,但在休产换羽过后,即将再次开产前,还要注射产蛋下降综合症疫苗和鸭瘟疫苗、禽流感疫苗、禽霍乱疫苗等。
五、种鸭场。种鸭场的卫生要求比商品鸭场要高,以提供标准健康种蛋。种鸭场应建设于上风处,与商品鸭场、屠宰场、蛋制品加工厂或其他养禽场保持间距500米以上。种鸭场内每栋鸭舍之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进场门前设车辆消毒槽或池,消毒药可用20%的烧碱水、生石灰等。设立人员出入消毒室或消毒走道及更衣室。种鸭运动场和鸭舍内垫干沙土,洗浴池或塘应为流动水,为种鸭洗浴、运动和交配创造良好条件,产蛋舍内勤换垫草,调教种鸭在垫草上定点产蛋,每隔2小时捡蛋一次,以防污染种蛋。
种鸭于产蛋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14天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半年注射1次。另外,还要注射产蛋下降综合症疫苗、鸭瘟疫苗、禽流感疫苗等。
六、孵化室。孵化室最好设在种鸭场附近,位于上风处,并与商品鸭舍留有300米以上距离,孵化室的面积不可太小,储蛋室、洗蛋室、孵化室、出雏室、雏鸭存放室要单独分开。孵化器每次用过后要清洗消毒,蛋壳、死雏、毛蛋等要消毒后焚烧深埋。蛋盘冲洗晾干后置入孵化器内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分钟后通风备用,出雏器、出雏盘或出雏箱清洗后再行熏蒸消毒,贮蛋室应设种蛋熏蒸箱,每天收取的种蛋应进行一次熏蒸消毒。
另外,鸭场内不应混养其他家禽,尽量减少或杜绝野鸟进入鸭场,各鸭场的饲养人员不要相互串场走动,谢绝外人参观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