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生产技术? 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 正文

鹅感染鸭瘟病毒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08-06
核心提示:一、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传染源病鸭、病鹅和带毒鹅(鸭),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鹅均可感染。雏鹅尤为敏感,但以15-20日龄幼鹅最易感染,死亡率也高。本病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夏之际和秋冬流行最为严重,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二、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鹅精神萎


一、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传染源病鸭、病鹅和带毒鹅(鸭),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鹅均可感染。雏鹅尤为敏感,但以15-20日龄幼鹅最易感染,死亡率也高。本病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夏之际和秋冬流行最为严重,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二、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鹅精神萎顿,缩颈垂翅,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体温各项高达43℃以上,高热稽留,全身体表温度增高,尤其是头部和翅膀最明显。病鹅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甚至眼角形成出血性小溃疡。部分鹅头颈部肿胀,从鼻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便,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污并结块,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黏膜外翻,可见黏膜面覆盖一层不易剥离的黄色假膜。

鹅不愿下水,行动困难甚至伏地不愿移动,强行驱赶时,步态不稳或两翅扑地勉强挣扎而行。发病后期体温下降,病鹅极度衰竭死亡。少数幸存者,一般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

三、剖检变化鸭瘟病死的鹅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在头颈部肿大的病例,皮下组织有淡黄色胶冻样浸润,口腔黏膜主要是舌根、咽部和上腭部黏膜表面常有淡黄褐色假膜覆盖,剥离黏膜表面常露出鲜红的溃疡。食道黏膜的病变具有特征性,外观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散在的血点,假膜易剥离,刮落后留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浅溃疡。有时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或与肌胃的交界处常见有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腺胃黏膜与肌胃角膜下层充血或出血。

整个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小肠和直肠最严重,肠集合淋巴滤泡肿大或坏死。泄殖腔黏膜表面有出血斑点和覆盖着一层不易剥离的黄绿色坏死结痂或溃疡。腔上黏膜充血、出血,后期常见有黄白色凝固的渗出物。心内外膜有出血斑,心血凝固不全,气管黏膜充血,有时可见肺充血或出血、水肿。肝脏早期有出血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的坏死灶,并有出血点。

四、防治措施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和控制本病主要是平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种鸭、鹅,需要引进经严格检疫后再引进。引进的鸭、鹅应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经检疫观察无病后,方能混群饲养。

饲养的鹅群不与发生鸭瘟的鸭、鹅接触,避免鹅鸭共养或共同饲用被鸭瘟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尽理少放牧,圈养可以减少感染机会。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避免鸭瘟病毒污染各种用具物品、运输车辆及工具等。对运动场、鹅舍、饲养用具及水池保持清洁卫生,定期用2%的火碱、0.5%的百毒杀等消毒。

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目前有鸡胚化鸭瘟弱毒疫苗和大鹅瘟苗。注意使用鸭瘟疫苗时,剂量应是鸭的5-10倍,种鹅一般按15-20倍接种。

鹅群一旦发病,必须迅速采取严格封锁、隔离、消毒焚尸及紧急接种等综合防疫措施。立即注射鸭瘟疫苗,做到注射一只换一个消毒过的针头。发病后应多喂青饲料,同时用口服补液盐代替饮水4~5天。饲料中应添加多维萄萄糖、维生素C等,同时使用适量的广谱抗生素拌料或饮水,以防继发感染。

分享:
关键词: 鹅 鸭瘟病毒病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3.098 second(s), 363 queries, Memory 1.83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