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10种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与诊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8  来源:国际畜牧网
核心提示: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用的支出,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感染,而寄生虫和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用的支出,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感染,而寄生虫和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1、仔猪红痢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排血痢或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没有病变。
    实验室检验:仅分离出病原意义不大,因外界环境普遍存在本菌,关键是作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病猪肠道内存在C型魏氏棱菌的毒素。
    防治:本病发生急,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平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2、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发病,排出黄色粘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实验室检验:采取小肠前段的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有条件的猪场可作肠毒素的测定。
    防治: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可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分两次免疫母猪进行预防。

3、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通常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以10日龄—20日龄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特征症状及病变: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实验室检验:由小肠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
    防治:基本同仔猪黄痢,但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更多,应进行临诊调查分析,找出诱因,并克服之,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方能奏效。

4、猪痢疾

    流行特点:最常见于2月龄—3月龄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猪,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仔猪和成猪较少发病。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特征症状及病变:不同程度地腹泻,粪便中充满血液和粘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实验室检验:采取病料作暗视野直接镜检或染色镜检或分离培养,从形态、运动特性和培养特性上鉴定出猪痢疾密螺旋体。
    防治:治疗效果不佳,早期治疗有效,主要依靠平时的预防。可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如痢菌净、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

5、猪副伤寒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2月龄—4月龄仔猪,尤其是断奶后不久的仔猪最易感,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
    特征症状及病变:急性型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耳、腹部及四肢皮肤紫绀;慢性型最常见,反复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黄褐、灰绿或黑褐色,恶臭,有的病例在胸腹部出现湿疹样丘疹。剖检可见急性型主要是败血症变化;慢性型主要是盲肠、结肠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肝、淋巴结、肺中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
    实验室检验:采肝、脾等病料做细菌分离鉴定,也叫作免疫荧光试验。
    防治:应重视综合兽医卫生措施的贯彻执行。预防可接种仔猪副伤寒菌苗或在多发年龄阶段添加敏感药物,治疗时除选用敏感药物外,对于病程较长、体质较弱的慢性病例还应辅以对症治疗,如补液(口服补液盐)解毒(0.5%碳酸氢钠注射液)、强心(安钠咖、氯化钙注射液)、收敛(木炭末、鞣酸蛋白)、壮补(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等。

6、轮状病毒感染

    流行特点:晚秋、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多发生于8周龄以下特别是10日龄—28日龄的仔猪,病死率较低,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特征症状及病变:仔猪厌食、呕吐、下痢,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胃壁迟缓,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壁变薄,内容物呈灰黄色或灰黑色的液状。
    实验室检验:应用轮状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出轮状病毒。
    防治:无特效疗法,可对症治疗。预防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一般的兽医防疫措施,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在疫区要使新生仔猪尽早吃足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减少和减轻病症。

7、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5周龄以上的病猪则很少死亡,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特征症状及病变:仔猪突然呕吐、水样腹泻、脱水,成年猪症状轻微,只表现厌食和短时间腹泻。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轻度充血,小肠充血,有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
    实验室检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仔猪接种试验、血清抗体监测等方法都可用于本病。
    防治:无特效疗法,可采用抗菌药物以防继发或并发感染,并使用收敛、止泻、强心、补液、壮补等对症疗法。预防可使用其弱毒苗在本病流行季节前对全场猪普遍接种,或用其灭活苗免疫母猪,使仔猪从乳汁中获得被动免疫。

8、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几乎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仔猪有部分死亡。
    特征症状及病变:呕吐,水样腹泻,明显脱水,食欲大减,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病变限于小肠,肠管扩张,含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实验室检验: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或病毒。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苗或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其一般治疗方法,同猪传染性胃肠炎。

9、球虫病

    流行特点: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7日龄—21日龄的仔猪最易感。特别是饲养在阴暗、潮湿、卫生不良的猪舍中的仔猪,其发病率较高。
    特征症状及病变:排出土灰色、黄色胶冻状或水样稀便,混有大量粘液和未消化的饲料。空肠和回肠呈卡他性炎症,肠壁增厚,并有粘液性渗出物附着或呈坏死性病变。
    实验室检验: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
    防治: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和防止母猪排出卵囊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可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氨丙啉进行治疗。

10、缺铁性贫血

    流行特点:无明显季节性,多发于猪舍为木板或水泥地面而又不采取补铁措施的猪场内,15日龄—30日龄的仔猪常大批发生。
    特征症状及病变:食欲减退,消瘦,粘膜苍白如白瓷,光照耳壳呈灰白色,几乎见不到明显的血管,下痢与便秘交替。剖检可见皮肤及粘膜显著苍白,有时轻度黄染,胸腹腔积液。实质脏器脂肪变性,血液稀薄,肌肉色淡,胃肠和肺有炎性病变。
    实验室检验:验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均降低。
    防治:可口服或注射补铁剂,如牲血素、铁钴合剂、右旋糖酐铁剂等。仔猪3日龄及时补铁,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编辑:foodnews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53 second(s), 55 queries, Memory 1.01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