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养殖重防更要重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4
核心提示:近几年动物疫病频频发生,国内养殖业越来越注重对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防重于治”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在实际生产中,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却陷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片面认为防疫就是依靠疫苗和药物来防治畜禽疾病,忽略了对畜禽饲养条件的改善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导致疫病不断,生产水平低下。
        近几年动物疫病频频发生,国内养殖业越来越注重对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防重于治”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在实际生产中,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却陷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片面认为防疫就是依靠疫苗和药物来防治畜禽疾病,忽略了对畜禽饲养条件的改善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导致疫病不断,生产水平低下。这种情况在农村个体养殖和部分集约化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普遍存在。由于个体养殖从事主体多是农民,为节省养殖投入,设备大多因陋就简,畜禽舍缺乏良好的保温、防暑功能,舍内卫生较差,舍内小气候环境受外界影响非常大。正是由于饲养条件的恶劣,致使畜禽肌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遭遇外界不良应激便极易发病,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意识,主观认为畜禽注射了疫苗就不会发病,或者发生疫病后就一味用药,造成畜禽从出生到出栏都在注射疫苗和重复用药中度过。恶性循环的后果是耐药性致病微生物产生,畜禽疾病日趋低龄化、复杂化,各类畜禽产品越来越难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与农村个体养殖相比,集约化养殖虽然规避了散养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提高了养殖的技术含量。但在实际生产中,仍频频出现畜禽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淘汰率高及其他异常,导致生产水平低下。相关专家研究发现,其原因不仅仅是疾病或营养问题所致,根源在于部分集约化养殖场偏重于挖掘畜禽生产潜能,只考虑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进行高密度饲养,不采用健康的养殖方式,导致畜禽肌体免疫力降低,对病原菌极为敏感,各种疾病多发、常发,难以控制;而高密度饲养导致饲养环境进一步恶化,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一旦发病,会殃及整个畜(禽)群。
    
  权威人士指出,为了国内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疾病防治模式,大力鼓励畜禽生产者通过营造科学、舒适的生存环境来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从而减少疾病预防与控制过程中对药物的依赖。中国农业大学张克家教授对此非常赞同,他认为,通过良好的饲养来达到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减少药物使用量、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才是合理而现实的发展举措。张克家把动物养殖及其疫病防治模式分为“自然模式—高度人为模式—适其天性模式”三个阶段,而“适其天性”,不等于完全任由畜禽自然生长,人工干预绝对不可或缺,但要有个度,不要过度干预。畜禽只有在养殖环境良好的条件下生长,其肌体的自然状态抗病力才最强。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养殖 重防 重养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2.615 second(s), 350 queries, Memory 1.79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