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所指的草是指自然状态下自生自灭的野(杂)草,其特点是早春萌发力强,抗旱、抗瘠,但其营养价值差、适口性差、产量低。现在我们所提倡种的草,是指经过人工培育出的专供畜禽饲用的优质牧草。其特点是早期萌发力弱,对生长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但其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甚至是野(杂)草的成百倍。如高产优质饲料牧草菊苣,年亩产鲜草量可达2-3万千克,而且富含许多动物必需的氨基酸。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提倡种植的草,是专指用于饲喂畜禽的优质牧草,而不是泛指自然状态下生存的野草。
误区之二:什么地方都能种草
对优质牧草而言,不同的品种对土壤有不同的要求,譬如,盐碱地只适合种植耐盐碱的牧草,如沙打旺、黑麦草及籽粒苋等,而其它牧草则不宜,否则种下去、长不出;如在果树园中套种牧草,则必须选择耐荫牧草;北部土壤中性偏碱,适合品种有紫花苜蓿,沙打旺等。南部土壤中性偏酸,适宜品种有红三叶、白三叶等,否则同样是广种薄收;如低山丘陵山区,大多土质差,水资源缺乏,则应种植耐瘠、耐旱、覆盖性好的牧草,如紫花苜蓿、三叶草、高羊茅、早熟禾、百喜草等。
误区之三:种草不需要技术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错误认识。由于这种认识的存在,特别是指导生产实践,极有可能对刚刚兴起的种草养畜热造成致命的打击。在基层调查时发现,群众对牧草的农艺特性很不了解,大部分的牧草用工少、肥力薄、苗情差、杂草多,严重影响了牧草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质牧草的种植就象水稻、小麦、棉花一样,有一整套科学的栽培技术。如种草之前首先要平整田块。由于草籽远远细于稻、麦、棉种,所以要求打细田块中的土,便于播种均匀;由于杂草的萌发力强于牧草种子,所以一方面种植牧草多选择秋播为宜,使其在秋冬积蓄营养,促进春长。另一方面在出苗初期要加强除草(杂草),使杂草形成不了气候。等到牧草长大超过了杂草,则杂草就长不起来了;由于牧草同样需要肥力的支持,所以要注意施肥。因此,牧草作为农作物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对其生长期的田间管理,要像对以往的种稻、种麦、种棉一样,悉心指导,加强田管。除了要除草、施肥、抗旱,同样也要排涝降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益。
误区之四:牧草营养价值不高
优良牧草的营养价值真的好于稻、麦、玉米?科学分析表明,牧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如苜蓿干草含粗蛋白质14-18%,高于稻米,麦类、玉米,此外,牧草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素等,这是稻米、麦类、玉米所不能及的。所以,不要认为牧草的营养价值不如传统农作物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