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达20%~90%,死亡率15%~85%。近年来,在猪病中出现了一种新型呼吸道疾病,它是由一些病原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以及其他多种因子共同作用所引发,被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该病是由细菌、病毒、环境应激和猪只抵抗力降低等因素引起的猪的一种新病症,是以咳嗽、呼吸困难等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多种疾病综合体,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一、流行特点和主要病因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直接死亡率在20%以上,使养猪生产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多发于13~15周龄和18~20周龄,所以通常又被称之为“13周龄墙”和“18周龄墙”。
该病主要由两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原发性感染疾病),通常包括由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二是继发病原(继发性感染疾病),主要有猪链球菌属Ⅱ型、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等引起的疾病。
猪群防疫和管理工作不够全面、应激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都可诱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流行和暴发。
二、症状和病变
临床表现包括猪群出现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无痰干咳、呼吸困难、喘气、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等。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慢性发病的猪只生长缓慢、消瘦,整个猪群体重参差不齐,死亡率升高。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僵猪比例升高。
病变是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和花斑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呼吸道中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则表现肢体末端发绀。1~3周龄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最常见的肺部病变是肺叶下部深色实变,心、肝有出血性病变。
三、防治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多病因混合、互相协同和互相促进致病作用的结果,病因复杂。如何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危害和降低该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我国目前养猪业疾病控制面临的最主要难题。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 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保持畜床、畜舍的清洁、卫生,粪便及时清除,定期对全场及用具进行消毒。加强检疫制度,保证畜群健康。不从疫区引购家畜,不把病畜引进入场。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禁止与其他动物混养。
2. 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提高饲养水平,根据猪的不同发育阶段,选择优质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以满足猪群的营养需要。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必要时可出售一部分保育舍仔猪和生长期的猪。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的环境里。对猪舍的小气候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进行合理的管理。对新引进的种猪或者商品仔猪,要进行隔离饲养,一方面使其适应饲养环境,另一方面确定是否有疾病。
3. 药物控制 药物的使用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使用敏感药物,广谱高效,同时又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做到早用药、用药量足、疗程足、时机恰当。根据不同的猪群进行不同的药物控制。繁殖猪群是药物控制重点,应该从后备猪阶段加强药物控制,尤其是怀孕和分娩时期。对于初生仔猪选用长效抗菌药物。对妊娠猪要进行驱虫,避免猪蛔虫性肺炎的发生。在断奶、转群等应激产生时,除使用抗菌药物外,还要多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抗应激物质。要做好支原体的防治工作。研究表明,搞好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防治,关键是要控制猪肺炎支原体,同时兼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原发病原和可能的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