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仔猪红痢病的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1
核心提示: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内仔猪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是危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
      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内仔猪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是危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病菌在动物体外以芽孢形式存在,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1.流行特点 疾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仔猪,5周龄以上的猪很少感染,同一群中,各窝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100%,整个猪群的死亡率为5%~59%。猪群一旦发生感染,病原就会长期存在,若不采取预防措施,以后出生的仔猪会重新发病。

2.临床症状 疾病在同一猪场不同窝之间和同窝仔猪之间病程差异很大,可将病程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仔猪在出生后1天内就发病。初生仔猪突下血痢,后躯沾满血样粪便,病猪虚弱,不愿走动,很快变死状态。少数猪不出现腹泻症状便昏倒和死亡。病猪常在出生后的当天或第二天死亡。
  急性型。病程常维持2天。在整个病程中,仔猪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褐色水样粪便。仔猪逐渐消瘦、衰弱,一般在第三天死亡。
  亚急性型。病猪呈现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病初粪便软而黄,继而变成液状,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似“米粥”样。病猪渐进性脱水和消瘦,一般在出生后5~7天死亡。
  慢性型。病猪在1周以上时间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为灰黄色,呈黏液状,肛门周围附有粪痂,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于数周后死亡或因生长受阻而被淘汰。

3.诊断 该病的特征为: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红色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变肠段呈暗红色,肠腔充满血样液体,以坏死性炎症为主,肠黏膜下层与肌层有气肿。

4.防治 ①预防。搞好猪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接生前,母猪奶头的清洗和消毒,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于有该病发生史的猪场,可以通过母猪的主动免疫来预防将要出生的仔猪发病。具体方法是:在母猪产前1个月和产前2~3周两次注射C型菌类毒素,每次5~8毫升。也可应用抗猪红痢血清直接给初生仔猪注射而获得被动免疫。仔猪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抗血清3毫升,可获得充分保护。②治疗。由于本病的病程太急,发病后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必要时,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药物给刚出生的仔猪口服。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仔猪 红痢病 防治 方法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