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
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养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根本措施。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胎~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实现猪场的均衡生产,应有计划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地更新猪群,使猪群的雷竞技百科 不断提高,选留的后备母猪应符合选种计划规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个体选择要严格,要求肢体健壮,母本繁殖性能良好,产仔数10头以上,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排列整齐,无内翻乳头、瞎乳头、小乳头等。后备母猪还要加强培育,使之发育良好,具有良好的繁殖体况。
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目标有双重要求。一方面既要保证母猪良好的营养储备,减少泌乳期间的体重损失,保持其繁殖期间良好的体况;另一方面又要使母猪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胚胎的生长与发育。
增加产仔数的措施
母猪产仔数特别是活仔数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一般在0.1~0.2之间,所以,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小,而受温度、胎次、营养、配种方法、公猪精液雷竞技百科 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控制猪舍温度根据实践,高温对母猪繁育有不良影响,胚胎死亡和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后备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7℃~20℃,妊娠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1℃~15℃,这是因为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子宫温度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胚胎死亡率高,产仔数少,可采取降温措施,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提高猪群生产水平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第四五胎产仔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
利用杂种优势窝产仔性状典型地表现出低遗传力和高杂种优势,所以利用杂交提高窝产仔数是当今普遍采用的办法。
时配种适时配种对于获得较高的窝产仔数至关重要。过早或过迟配种都会损失部分卵子,从而降低产仔数。待母猪发情征兆明显,允许公猪爬跨或人工测试不动或见到公猪不走动,之后12小时再复配一次,一般都会取得较好配种效果和较高产仔数。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2次重复配种,如上午喂前配种1次,下午喂前再复配1次,如下午配种,第2天早晨再复配1次。
掌握初配年龄,适时配种母猪第1次发情或公猪第1次爬跨配种,基本不受胎。后备母猪初配年龄不低于8.5月龄,体重应在110公斤以上。以第2或第3个发情期配种较为理想,过早配种会影响产仔数和第2胎配种,过晚配种会影响受胎率和使用年限。要获得较高产仔数,一定要掌握适宜的配种年龄,防止过早和过迟。
实施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一般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天~28天断奶较为合适。此时断奶,对母猪膘情和下一窝产仔数影响较小,且对仔猪的不良刺激也较小。对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35日龄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二胎的产仔数。
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流产临产母猪转群或轻胎母猪并圈后,要细心观察,精心管理,如发现流产征兆或对有流产史的母猪注射黄体酮。
注射促排2号母猪一个发情期内排卵20个左右,排卵持续时间10小时~15小时,采用LRH-A2处理母猪,能促进卵子成熟和集中排卵,从而提高受胎率,增加产仔数。
加强母猪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
维生素、微量元素尽管需要量很小,却是维持母猪健康、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且在母猪的繁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A缺乏,导致性周期紊乱、流产或死胎、弱胎易、畸形胎或瞎眼胎,降低活仔数;维生素D缺乏降低受胎率、窝产仔数及断奶前的成活率;维生素E缺乏,降低卵巢的功能,使卵泡黄体细胞减少,从而减少产仔数,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高;铁缺乏使仔猪成活率少,铜缺乏母猪产死胎多,锰缺乏抑制性器官发育,骨骼发育异常,等等。
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
有计划调整生产母猪的品种结构和年龄结构,及时将优质后备猪补充进去,保持合理健康的母猪群体结构。淘汰的原则一般为:①习惯性流产或子宫炎久治不愈的母猪;②连续3次配种不受胎或2个情期发情拒配的母猪;③7胎以上生产性能下降的母猪;④断奶后2个月不发情的母猪;⑤哺乳性能差的母猪,如产后无奶或咬仔不让吃奶等;⑥连续2胎产仔数在5头以下的母猪;⑦产后瘫痪或患肢蹄疾病影响配种的母猪。
控制繁殖障碍疾病,严防疾病传入
规模化养猪场要采取自繁自养,严防繁殖疾病的传入。从外地猪场引进种猪须严格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保购进种猪的健康水平。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脑等疫苗注射,防止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对患阴道炎、子宫炎的母猪应及时治疗,可用生理盐水或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反复冲洗,注入青、链霉素,待子宫净化后再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