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牧:
现阶段我国肉牛业主要是利用天然草场为主,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省精饲料,劳动生产率高,由于牛行走觅食,运动量大,使牛得到锻炼而有益健康。但放牧饲养所耗的物质多,结合舍养补饲。
1、春季放牧:春季到来时一般正是牛体重减到最轻,膘情最差的季节,同时也是母牛产犊及产后开始发情的季节,此时能否把牛养好,事关全年的生产效率。春季要在朝阳的山坡放牧,因为朝阳山坡上生长的野草水分含量大,牛吃了易腹泻。冬季时牛采食以枯草或干草为主,而春季改为青草进,则牛容易发生膨胀和消化功能紊乱。为了保证牛的正常消化机能,开始牧食青草可每天2-3小时,逐日牧食时间,最少经过十天后才能整天放牧。早上应待露水收了后了牧,放牧过程要使采食的行进速度适当,避免"饱青"。晚上回圈后一定要补饲干草或秸秆,用以补偿嫩草干物质过产的缺陷。补草量按牛的体型大小牧坡产草量多少而定。一般每头牛每日可补草2-4公斤,妊娠后期的母牛或按体型大小,膘情好坏及牧草多少,每日补给一定数量的料,哺犊头三个月的牛,可每日补料0.2-0.8公斤,未足五周岁的及瘦弱空怀母牛每日补0.5-1公斤。
2、夏季放牧:夏季牧草生长提最茂盛,营养价值也最高,是牛迅速增膘的好季节。若能采食充分,不补料也可能从牧草中得到足够的营养。在这炎热夏季中,白天可把牛放在阴坡,早晚放在阳坡,使牛能躲开暑热,充分采食。在便于管理的情况下是牛最好是采用夜牧或全天放牧,其效果更好。夏季是充分利用远山、高山或河谷草地上的草作割晒干草或制作青贮,为越冬备好优质饲草。
3、秋天放牧: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牧草随种子的成熟其营养价值也膛日下降,但气温逐渐凉爽,牛的食欲增加,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的特点抓好秋膘以利越冬。若低于牛的适宜温度,应停止夜牧并充分利用好白天放牧。汉年出生的犊牛一般已有六个月龄以上,应该断奶,从母牛群中分出另组群,便于习惯独立生活,也便于补料。断奶时间不要推迟到冬季,否则对母牛和犊牛健康都不利。
4、冬季放牧:我国华南地区尚宜放牧,冬季野草已枯萎,营养价值低,牛在牧食中难以吃饱,所得营养更难满足需要,可充分收集秸秆、树叶、野草和青贮用来喂牛,改放牧为舍饲,使牛冬季不掉膘。牛由于长期吃不到青草,维生素A缺乏症便会发生。可用青贮、胡萝卜、青干或兽用维生素A添加剂来补充。
(二)管理
1、成年母牛的管理:成年母牛一般指2.5周岁以上的母牛。母牛怀孕中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要从母体供给大量营养,同时母牛体内需要蓄积一定养分,以保证产后的产奶量,但应防止过肥,以锡胎犊过大而造成难产。所以母牛放牧养时,青草季节应尽量延长放牧时间,一般可不补饲,枯草季节适当补饲。怀孕后应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挤撞、猛跑,同时切莫把公牛和好抵架的牛混入母牛之中,以免造成事故。已怀胎5、6个月的母牛应该有中等或中上膘,若此时膘情差,则应及时改善其营养状况,可在日粮中增加精料喂量0.5-1公斤,让母牛早日复壮,以保证胎犊正常。临近产期的母牛最好改为留圈养,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草料,每天应多次观察,若出现临产征兆时,立即准备接产,牛的妊娠期范围为240-311天。母牛产犊后应喂些温盐水(10-20克盐)和一把麸皮,防止牛产犊后腹内压突然下降和血液集中到内脏产生"临时性贫血",母牛分娩后最易发生胎衣不下,产后瘫痪、食滞、乳房炎和产褥热等病症,所以要细致多观察,若发现病症应及时治疗。
产后15-20天,若母牛健壮,一切正常,可回原群饲养,也可带犊于厩舍近处放牧。犊牛学会吃青草吃料后,如以青贮料青草,优质干草为日粮时,一般不再给母牛补料,以麦秸等低质粗料为日粮时,则哺犊可按头三个月每天补料的1/2-1/3喂,直到断奶。但还得参考母牛体况作最后调整,适当搭配精饲料,有利于产奶和产后发情。
2、犊牛的管理:犊牛一般是指六个月龄以内的小牛,一个月龄以内的犊牛为产要是以母牛的奶不营养来源。犊牛大约从15-20日龄开始学吃草料,以后随着瘤胃、网胃、瓣胃的迅速发育,消化功能逐渐完善,采食的饲草料日益增加,从消化饲草饲料中获得的营养物质也日渐增加。互三个月龄时,从奶中得到的营养物质为次要,而以采食草料为主。
犊牛出生后应尽量早喂和多喂初乳,用清洁干净的干布擦身上粘液,断脐带。一周龄以内的幼犊抵抗力较低,通常不要到户外活动。肉用犊牛为自然哺乳,如母牛其它原因不能喝乳或量少,可配人工乳喂犊,一般6-7月龄断奶,断奶后,公母牛即分群管理,发防早配。作育肥用的公犊于4-6月龄去势,转入育肥牛群,种用公、母牛分别转入育成公、母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