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中国古名菽。常称黄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小粒类型在中国南方称泥豆、马料豆,在东北称秣食豆等。
起源与进化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分布 世界主产国和出国是美国、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前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有少量生产。主要进口国是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国主产区在松辽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
分类 栽培大豆以按生育期分类为主。中国将北纬22°~50°地区内的有代表性的品种,按其生育期长短,以10天为一级,从最早熟到最晚熟分为12级。中国还对 6000多种大豆分为:①北方春大豆区,②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③长江流域夏大豆区,④秋大豆区等。各型内按种皮色、按当地的实际生长日数和种粒大、中、 小等分为不同的群。各群再按有限、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灰毛或棕毛、紫花或白花等~3种性状,分成不同类型。
形态和特性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 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 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见图)。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 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时灌溉和排涝。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
病虫害 大豆病害较多:① 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他靠轮作法防 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②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③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 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④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 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演生而来。 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 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大豆的种子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 质。因为大豆不含淀粉,所以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在东亚,大豆广泛用于制做豆浆、豆腐;亦可烘烤用作小吃。大豆芽可用于沙拉,可作蔬菜。将大豆和麦粒压 碎,加入霉菌,加盐水发酵,经6个月至1年以上,制成的褐色液体称为酱油,在东方的烹调中普遍应用。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 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 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大豆生产大国, 巴西和中国次之。现代工艺技术使大豆的用途更加多样化。豆油可以加工成人造黄油、人造奶酪,还可制成油漆、粘合剂、化肥、上浆剂、油毡、杀虫剂、灭火剂的 成分。豆粉则是代替肉类的高蛋白食物,可制成多种食品,包括婴儿食品。因为大豆用途多样,营养价值高,栽培广泛,便于出口,所以在缓和世界性饥饿问题上起 了重要作用。
大豆病害(soybean diseases)
已发现的病害有30余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大豆锈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发生较重。北方春大豆区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孢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区都有发生。
为害大豆粒荚为主的有: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轮纹病Ascochyta glycines、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Fusarium semitectum)、荚枯病Macrophoma mam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ycines、黑痘病Sphaceloma glycines。
叶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 Alternaria fasciculata Alernaria tenuissima、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glycinea、细菌性斑疹病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e、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等。
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黑点病Phomopsis sojac(Diaporthe phaseolorum)、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
根部病害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枯萎病Fusarium bulbigenum (F.oxysporum)。
还有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根疫病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是美国的主要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是检疫对象。
大豆病害的防治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在30余种大豆病害中,由种子带菌为初次侵染源的占60%左右,药剂拌种能减少病害的侵 染源,而且对苗期病害也有防治效果。如福美双0.3%拌种,可防治大豆霜霉病和灰斑病。叶部病害如霜霉病、灰斑病,根部病害如孢囊线虫病等,均可用药剂进 行有效防治;农业措施防治,采取合理轮作,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实行大豆与禾谷类作物或非寄生作物3-5年轮作,减少虫源。 种前通过选种,建立无病种子田,对防治霜霉病、紫斑病、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效果较好。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能减轻大豆觖病和根部病害的发生。增施有 机肥,适时灌水,可减轻孢囊线虫病的为害。清除田间杂草,亦可减少大豆花叶病毒等病害。
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中国古名菽。常称黄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小粒类型在中国南方称泥豆、马料豆,在东北称秣食豆等。
起源与进化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分布 世界主产国和出国是美国、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前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有少量生产。主要进口国是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国主产区在松辽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
分类 栽培大豆以按生育期分类为主。中国将北纬22°~50°地区内的有代表性的品种,按其生育期长短,以10天为一级,从最早熟到最晚熟分为12级。中国还对 6000多种大豆分为:①北方春大豆区,②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③长江流域夏大豆区,④秋大豆区等。各型内按种皮色、按当地的实际生长日数和种粒大、中、 小等分为不同的群。各群再按有限、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灰毛或棕毛、紫花或白花等~3种性状,分成不同类型。
形态和特性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 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 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见图)。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 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时灌溉和排涝。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
病虫害 大豆病害较多:① 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他靠轮作法防 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②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③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 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④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 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演生而来。 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 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大豆的种子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 质。因为大豆不含淀粉,所以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在东亚,大豆广泛用于制做豆浆、豆腐;亦可烘烤用作小吃。大豆芽可用于沙拉,可作蔬菜。将大豆和麦粒压 碎,加入霉菌,加盐水发酵,经6个月至1年以上,制成的褐色液体称为酱油,在东方的烹调中普遍应用。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 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 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大豆生产大国, 巴西和中国次之。现代工艺技术使大豆的用途更加多样化。豆油可以加工成人造黄油、人造奶酪,还可制成油漆、粘合剂、化肥、上浆剂、油毡、杀虫剂、灭火剂的 成分。豆粉则是代替肉类的高蛋白食物,可制成多种食品,包括婴儿食品。因为大豆用途多样,营养价值高,栽培广泛,便于出口,所以在缓和世界性饥饿问题上起 了重要作用。
大豆病害(soybean diseases)
已发现的病害有30余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大豆锈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发生较重。北方春大豆区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孢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区都有发生。
为害大豆粒荚为主的有: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轮纹病Ascochyta glycines、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Fusarium semitectum)、荚枯病Macrophoma mam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ycines、黑痘病Sphaceloma glycines。
叶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 Alternaria fasciculata Alernaria tenuissima、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glycinea、细菌性斑疹病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e、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等。
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黑点病Phomopsis sojac(Diaporthe phaseolorum)、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
根部病害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枯萎病Fusarium bulbigenum (F.oxysporum)。
还有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根疫病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是美国的主要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是检疫对象。
大豆病害的防治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在30余种大豆病害中,由种子带菌为初次侵染源的占60%左右,药剂拌种能减少病害的侵 染源,而且对苗期病害也有防治效果。如福美双0.3%拌种,可防治大豆霜霉病和灰斑病。叶部病害如霜霉病、灰斑病,根部病害如孢囊线虫病等,均可用药剂进 行有效防治;农业措施防治,采取合理轮作,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实行大豆与禾谷类作物或非寄生作物3-5年轮作,减少虫源。 种前通过选种,建立无病种子田,对防治霜霉病、紫斑病、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效果较好。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能减轻大豆觖病和根部病害的发生。增施有 机肥,适时灌水,可减轻孢囊线虫病的为害。清除田间杂草,亦可减少大豆花叶病毒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