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冬、春油菜 区和西北春油菜区。部分地区发病严重。
1、症状
病斑主要发生在叶、茎和角果上,黑褐色。幼苗发病先是下胚轴,继而子叶上出现直径1~2毫米的黑褐色小斑点。叶片初生黑褐色隆起小斑,后扩大为直径2~6mm黑褐色圆形病斑,常有同心轮纹,外周有黄白色晕圈。空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褐色霉状物,可致叶片枯死。叶柄、茎、果轴和角果上病斑为椭圆形或长条形,黑褐色。病重时种子停止生长,形成红籽,收获前易裂角。发病早时,整株枯死。
2、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 ssp.),浸染油菜的有四个不同的种。病菌以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内外越夏或越冬。越夏、越冬的菌丝在湿度大时形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引起初浸染。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浸染幼苗。病株上新生的分生孢子,随风传播进行再浸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选无病株留种或进行种子处理。用咪唑霉(2.5g/kg种子)或敌菌丹(2~4g/kg种子)或福美双(4g/kg种子)拌种,也可用50℃温水浸种20~30min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5min,洗净晾干后播种。
③栽培防病。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注意清沟排水,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0.1%咪唑霉、0.1%乙烯菌利可湿性粉剂,或0.2%敌菌丹粉剂,0.2%的50%托布津粉剂,0.2%的65%代森锌粉剂,每亩每次 100kg,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
1、症状
病斑主要发生在叶、茎和角果上,黑褐色。幼苗发病先是下胚轴,继而子叶上出现直径1~2毫米的黑褐色小斑点。叶片初生黑褐色隆起小斑,后扩大为直径2~6mm黑褐色圆形病斑,常有同心轮纹,外周有黄白色晕圈。空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褐色霉状物,可致叶片枯死。叶柄、茎、果轴和角果上病斑为椭圆形或长条形,黑褐色。病重时种子停止生长,形成红籽,收获前易裂角。发病早时,整株枯死。
2、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 ssp.),浸染油菜的有四个不同的种。病菌以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内外越夏或越冬。越夏、越冬的菌丝在湿度大时形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引起初浸染。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浸染幼苗。病株上新生的分生孢子,随风传播进行再浸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选无病株留种或进行种子处理。用咪唑霉(2.5g/kg种子)或敌菌丹(2~4g/kg种子)或福美双(4g/kg种子)拌种,也可用50℃温水浸种20~30min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5min,洗净晾干后播种。
③栽培防病。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注意清沟排水,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0.1%咪唑霉、0.1%乙烯菌利可湿性粉剂,或0.2%敌菌丹粉剂,0.2%的50%托布津粉剂,0.2%的65%代森锌粉剂,每亩每次 100kg,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