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螨病是由剌皮螨科的刺皮螨属、疥螨科的膝螨属,新棒恙螨科的新棒属以及羽管螨科的羽管螨属和麦食螨科吸盘螨属的螨虫,寄生在鸡的皮肤上,皮肤内,羽管中引起的鸡的寄生虫病。
1、皮剌螨病
病原为皮剌螨科,皮剌螨属,鸡皮剌螨。鸡皮剌螨呈长椭圆形,棕灰色,吸血后呈淡红色,俗称红螨,雌虫长0.72-0.75毫米,宽0.4毫米。雄虫长0.60毫米,宽0.32毫米。口器长,螯肢呈细长针状,有4对长而强大的足。其发育分为卵、幼虫、稚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和稚虫时期在晚上爬到鸡身上吸血,其余时期均躲在鸡舍的缝隙当中。成虫能耐饥饿,不吸血状态可生存82-113天。患病鸡表现为日渐衰弱,贫血,产蛋下降,严重的可衰竭死亡。鸡的皮剌螨为红色,易于在鸡舍中发现,找到虫体后可确诊。
防治方法:
①伊维菌素按鸡200微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
②0.001%及0.002%杀灭菌菊酯药液,用喷雾法喷洒鸡舍墙壁等各个部位,夏季还可直接喷鸡。
2、鸡膝螨病
病原为疥螨科膝螨属的突变膝螨和鸡膝螨所引起的。雌虫近圆形,足极短,雄虫卵圆形,足较长。其中突变膝螨雄虫长0.19-0.20毫米,宽0.12-0.13毫米,雌虫长0.41-0.44毫米,宽0.33-0.38毫米。鸡膝螨较小,体长0.3毫米左右。突变膝螨寄生于鸡趾和胫部皮肤鳞片下面;鸡膝螨寄生于鸡羽毛根部皮肤上,二者生活史相似,全部在鸡身上进行。成虫在皮肤挖洞,在逐道中产卵,孵化幼虫,再蜕化后发育为成虫。突变膝螨使趾及胫部无羽毛皮肤发炎增厚,常形成“石灰脚”病,严重者行走困难,甚至发生趾骨坏死。鸡膝螨沿羽轴穿入皮肤,使局部皮肤发炎,奇痒。鸡常啄咬患部羽毛,严重时羽毛几乎脱光,故称“脱羽病”。病鸡体重,产蛋量均下降。用小刀蘸油类液体刮取病变部皮肤进行镜检,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有:
①阿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3毫克/千克体重拌料喂服。
②胺丙畏配成5/万浓度浸泡“石灰脚”。
3、新棒恙螨病
病原为恙螨科新棒属新棒恙螨。幼虫寄生于鸡体表,常寄生于翅膀内侧,胸肌两侧和腿内侧皮肤上。其幼虫很小,肉眼难见,饱食后为0.42×0.32毫米,似一微小红点。幼虫有3对足,椭圆形。只有幼虫寄生在鸡体,其余卵,若虫和成虫阶段均在潮湿的草地上。幼虫在鸡体可寄生35天以上。患鸡常显奇痒症状,出现痘疹状病灶,周围隆起,中间凹陷,中心有一小红点即恙螨。
病鸡消瘦、贫血、拒食、喜卧,可造成死亡。于痘脐中央用小镊子夹取小红点镜检为虫体既可确诊。
防治方法为:
①鸡患部涂擦10%酒精、5%碘酊或5%硫黄软膏,一次既可杀死虫体。
②用氯蜱硫磷按每亩250克,喷洒鸡放牧地。
③避免在潮湿草地上放牧。
4、羽管螨病
病原为羽管螨科羽管螨属双梳羽管螨寄生在鸡在羽毛羽管中引起的。双梳羽管螨柔软狭长,两侧近平行,乳白色。雌虫大小为0.73-0.99×0.18-0.28毫米,雄虫为0.23-0.29×0.15-0.19毫米。羽管螨生活史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鸡感染最多的是飞羽,其次是复羽,再次是尾羽。南方感染率高,北方感染率低。该病无显著临床症状,少数鸡在皮肤上形成芝麻大小的充血、出血点,无炎症反应。该病对产蛋有一定影响。感染该病的羽管内有黄色粉末,一般在羽管下部。虫体少时看不到粉末,可将羽管纵向剪开,在解剖镜下检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其它药物疗法均不佳,可考虑试作阿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3-0.4毫克/公斤体重,拌料喂服。
1、皮剌螨病
病原为皮剌螨科,皮剌螨属,鸡皮剌螨。鸡皮剌螨呈长椭圆形,棕灰色,吸血后呈淡红色,俗称红螨,雌虫长0.72-0.75毫米,宽0.4毫米。雄虫长0.60毫米,宽0.32毫米。口器长,螯肢呈细长针状,有4对长而强大的足。其发育分为卵、幼虫、稚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和稚虫时期在晚上爬到鸡身上吸血,其余时期均躲在鸡舍的缝隙当中。成虫能耐饥饿,不吸血状态可生存82-113天。患病鸡表现为日渐衰弱,贫血,产蛋下降,严重的可衰竭死亡。鸡的皮剌螨为红色,易于在鸡舍中发现,找到虫体后可确诊。
防治方法:
①伊维菌素按鸡200微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
②0.001%及0.002%杀灭菌菊酯药液,用喷雾法喷洒鸡舍墙壁等各个部位,夏季还可直接喷鸡。
2、鸡膝螨病
病原为疥螨科膝螨属的突变膝螨和鸡膝螨所引起的。雌虫近圆形,足极短,雄虫卵圆形,足较长。其中突变膝螨雄虫长0.19-0.20毫米,宽0.12-0.13毫米,雌虫长0.41-0.44毫米,宽0.33-0.38毫米。鸡膝螨较小,体长0.3毫米左右。突变膝螨寄生于鸡趾和胫部皮肤鳞片下面;鸡膝螨寄生于鸡羽毛根部皮肤上,二者生活史相似,全部在鸡身上进行。成虫在皮肤挖洞,在逐道中产卵,孵化幼虫,再蜕化后发育为成虫。突变膝螨使趾及胫部无羽毛皮肤发炎增厚,常形成“石灰脚”病,严重者行走困难,甚至发生趾骨坏死。鸡膝螨沿羽轴穿入皮肤,使局部皮肤发炎,奇痒。鸡常啄咬患部羽毛,严重时羽毛几乎脱光,故称“脱羽病”。病鸡体重,产蛋量均下降。用小刀蘸油类液体刮取病变部皮肤进行镜检,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有:
①阿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3毫克/千克体重拌料喂服。
②胺丙畏配成5/万浓度浸泡“石灰脚”。
3、新棒恙螨病
病原为恙螨科新棒属新棒恙螨。幼虫寄生于鸡体表,常寄生于翅膀内侧,胸肌两侧和腿内侧皮肤上。其幼虫很小,肉眼难见,饱食后为0.42×0.32毫米,似一微小红点。幼虫有3对足,椭圆形。只有幼虫寄生在鸡体,其余卵,若虫和成虫阶段均在潮湿的草地上。幼虫在鸡体可寄生35天以上。患鸡常显奇痒症状,出现痘疹状病灶,周围隆起,中间凹陷,中心有一小红点即恙螨。
病鸡消瘦、贫血、拒食、喜卧,可造成死亡。于痘脐中央用小镊子夹取小红点镜检为虫体既可确诊。
防治方法为:
①鸡患部涂擦10%酒精、5%碘酊或5%硫黄软膏,一次既可杀死虫体。
②用氯蜱硫磷按每亩250克,喷洒鸡放牧地。
③避免在潮湿草地上放牧。
4、羽管螨病
病原为羽管螨科羽管螨属双梳羽管螨寄生在鸡在羽毛羽管中引起的。双梳羽管螨柔软狭长,两侧近平行,乳白色。雌虫大小为0.73-0.99×0.18-0.28毫米,雄虫为0.23-0.29×0.15-0.19毫米。羽管螨生活史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鸡感染最多的是飞羽,其次是复羽,再次是尾羽。南方感染率高,北方感染率低。该病无显著临床症状,少数鸡在皮肤上形成芝麻大小的充血、出血点,无炎症反应。该病对产蛋有一定影响。感染该病的羽管内有黄色粉末,一般在羽管下部。虫体少时看不到粉末,可将羽管纵向剪开,在解剖镜下检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其它药物疗法均不佳,可考虑试作阿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3-0.4毫克/公斤体重,拌料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