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火锅底料是以香辛料、食用油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预处理、熬制、包装等相应工艺加工制成的非即食预包装火锅底料。其味道丰富,口感富有层次感,颇受消费者青睐。
针对麻辣火锅底料的研究多集中在辣度分级、配方工艺等方面,感官分析研究较少。感官剖面分析试验方法具有描述与分析作用,能对样品感官品质水平实施进行有效评价,其在酸奶饮品,婴儿及调理肉制品、酒类及茶类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试验以5种麻辣火锅底料为研究对象,使用PCA、感官剖面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描述麻辣火锅底料感官雷竞技百科 的词予以筛选分析,整理关键性描述词,并构建综合性的评价麻辣火锅底料的感官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对麻辣火锅底料感官品质的准确评价,以期为麻辣火锅底料开发的感官品质一致性及产品开发工艺提高,丰富和完善麻辣火锅底料感官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01.感官评价方法
参考GB/T16291.1—2012《感官分析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优选评价员》,对评价人员进行内部筛选和试验培训。依据定量描述分析法中对感官品尝小组成员的要求,确定15名评价员,年龄20~30周岁,组建成麻辣火锅底料感官描述分析评价小组。参考Elortondo等的方法,实施培训过程为:开启基本颜色识别测试;强化气味和滋味识别能力培训;标度的正确使用。
02.样品准备
每个样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料液配比,在熬煮混合完成后,继续熬煮10min,待整体风味都有明显的体现后进行感官品尝。先观察色泽、闻其气味,选择本体没有明显风味,同时能吸收汤汁的冻豆腐、豆皮、冬瓜作为品尝载体,品尝滋味及余味。整个品尝过程样品保持微沸状态,并确保水量保持在一定的水位线。
03.麻辣火锅底料的感官描述分析
挑选感官评价员(确保已培训合格),并对麻辣火锅底料的色泽、气味、滋味进行准确性描述性分析,每位评价员实施独立描述,评价人员间不对样品特性予以分享讨论,并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对麻辣火锅底料的感官特性进行描述,得到麻辣火锅底料感官描述词汇总表。
04.描述词的删减
按照GB/T16861—1997《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删减。评价员对第1次删减后的感官描述词汇总表中每个描述词进行感官强度标度,具体按照表2进行,运用M值法将词汇进行分析处理,对M值较低的词汇进行删减。
M是麻辣火锅底料每一个描述词频率F和强度I的积的平方根,下图式所示。
对词汇的2次删减实施描述按照GB/T16861—1997,利用方差分析法与PCA,对不同描述词之间具有同义(正相关)或反义(负相关)的词汇实施筛选,将无法反映麻辣火锅底料样品间感官品质差异的描述词进行删除。
二、结果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01.M值法初步筛选麻辣火锅底料感官评价描述词
结合1.3所述方法,实施麻辣火锅底料感官分析,共进行3次试验,收集到麻辣火锅底料的色泽、气味、滋味3个方面共计43个有关麻辣火锅底料的感官描述词。根据1.4所述方法计算43个感官描述词的M值,有效删减M值相对较小的术语,保留辛辣、麻、鲜、甜、香辛料味、豆瓣味、花椒味、牛油味、花椒香、辣椒香、豆瓣香、牛油脂香、香辛料香、红亮、暗红、红褐色共16个感官描述词,其M值结果如表3所示。
02.PCA结合相关性分析二次筛选麻辣火锅底料感官评价描述词
经M值法筛选得到的麻辣火锅底料感官评价描述词较多,在用于评价麻辣火锅底料的感官品质时不易操作和选择。故对得到的16个感官描述词进一步采用PCA,获得麻辣火锅底料感官特性的主成分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4。
区靖祥等认为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75%的前几个主成分即可反映原样本的大部分信息,故PC1、PC2、PC3可用于对麻辣火锅底料感官描述词评价分析,感官评价描述词载荷因子见表5。
第1主成分中载荷因子最大的麻与花椒味的相关系数r为0.875,所以2个描述词显著相关,可用麻代表花椒味;牛油脂香与牛油味的相关系数r为0.812,说明这2个描述词显著相关,结合表5及实际经验分析,可以用牛油脂香代表牛油味;第3主成分载荷因子最大的红亮与暗红的相关系数r为0.068,即2个描述词的相关性弱。因此,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经过2次删减后的描述词为麻、辛辣、鲜、豆瓣味、香辛料味、豆瓣香、牛油脂香、辣椒香、香辛料香、花椒香、红亮、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