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涉及保健食品、蜂产品、罐头等!
近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涉及保健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水产制品、蜂产品、罐头、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
调味品、食糖、豆制品
......
1批次
保健食品
不合格项目为:西地那非
1批次
淀粉及淀粉制品
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
1批次
水产制品
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
1批次
蜂产品
不合格项目为:呋喃唑酮代谢物
1批次
罐头
不合格项目为:诱惑红
3批次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不合格项目为:酸价(以脂肪计)、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1批次
薯类和膨化食品
不合格项目为:酸价(以脂肪计)
1批次
调味品
不合格项目为:不挥发酸(以乳酸计)
1批次
食糖
不合格项目为:还原糖分
1批次
豆制品
不合格项目为:蛋白质
部分不合格检验项目小知识
西地那非
西地那非是一种处方药,商品名为“万艾可”,用于治疗男性功能障碍。食用含有西地那非的食品,可能存在头痛、潮红、消化不良、鼻塞及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食用会对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八条中规定,禁止生产经营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食品中检出西地那非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经营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达到产品暗示的效果而违法添加。
呋喃唑酮代谢物
呋喃唑酮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等特点。硝基呋喃类原型药在生物体内代谢迅速,其代谢物和蛋白质结合后稳定,故检测其代谢物可反映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残留状况。长期大量摄入含有呋喃唑酮代谢物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中规定,呋喃唑酮为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蜂蜜中检出呋喃唑酮代谢物的原因,可能是蜂农在养殖中违规使用抗菌药。
诱惑红
诱惑红,别名艳红、阿落拉红,属于合成着色剂,在食品工业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诱惑红应按照标准使用,长期摄入,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水果罐头中不得使用诱惑红。水果罐头中检出诱惑红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是生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酸价(以脂肪计)
酸价,又称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的酸败程度。酸价超标会导致食品有哈喇等异味,严重超标时会产生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酸价超标的食品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酸价(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3mg/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GB 17401—2014)中规定,膨化食品中酸价(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5mg/g。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膨化食品中酸价(以脂肪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不达标,还可能与产品储藏条件不当有关。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主要反映油脂被氧化的程度。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长期食用过氧化值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除熟制葵花籽外)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0.50g/100g。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除熟制葵花籽外)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也可能与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是食醋中总酸的一种,以乳酸为主。不挥发酸(以乳酸计)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该批次样品明示执行标准为GB/T 18187—2000,明示生产工艺为固态发酵。《酿造食醋》(GB/T 18187—2000)中规定,固态发酵食醋中不挥发酸(以乳酸计)≥0.50g/100mL。固态发酵食醋中不挥发酸(以乳酸计)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发酵工艺控制不当。
还原糖分
还原糖分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和麦芽糖等。还原糖分是食糖的品质指标之一,还原糖分不达标会影响产品雷竞技百科 ,缩短其货架期。《绵白糖》(GB/T 1445—2018)中规定,优级绵白糖的还原糖分限量范围为1.5—2.5g/100g。优级绵白糖中还原糖分检测值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关键工艺控制不当,也可能与食糖运输、储存条件不佳有关。